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与护理.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与护理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02

常见疾病分类

01

解剖与生理基础

03

诊疗技术要点

04

治疗手段规范

05

预防与健康管理

06

特殊病例处理

解剖与生理基础

01

儿童呼吸系统结构特点

呼吸道

胸廓

肺组织

呼吸肌

儿童的呼吸道相对狭窄,喉腔较小,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也相对较小,容易造成呼吸困难。

儿童的肺泡数量较少,但血管丰富,肺含气量相对较少,易于感染。

儿童胸廓的横径相对较大,肋骨倾斜度小,呼吸运动度较大。

儿童呼吸肌发育不完善,呼吸力量较弱,呼吸运动主要靠膈肌的收缩。

功能发育规律

肺通气功能

肺换气功能

呼吸调节功能

呼吸道防御功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肺通气量逐渐增加,呼吸频率逐渐减慢,呼吸深度逐渐加深。

儿童肺泡数量较少,但血管丰富,肺换气功能较差,容易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儿童的呼吸调节功能尚未完善,呼吸节律和深浅度不稳定,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儿童的呼吸道防御功能较弱,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感染。

与成人的差异性

生理差异

儿童与成人的呼吸系统存在显著的生理差异,如呼吸频率、呼吸深度、肺通气量等。

02

04

03

01

诊断难点

儿童对病史的表述不清,且检查不配合,导致诊断困难。

病理特点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易发生呼吸衰竭等特点。

治疗与护理

儿童对药物的反应敏感,治疗需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护理需注重营养和休息。

常见疾病分类

02

肺炎临床分型

大叶性肺炎

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病变累及一个肺段以上肺组织,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

小叶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

以肺小叶为单位的灶状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病变起始于支气管,并向其周围所属肺泡蔓延。

以肺间质为主的炎症,多由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引起,起病较隐匿,病程较长。

1

2

3

支气管哮喘病理机制

气道炎症

气道重塑

气道高反应性

是支气管哮喘的本质,多种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和炎症组分(如白三烯、组胺等)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如变应原、理化因素、运动、冷空气等)呈现的高度敏感状态,表现为患者接触这些刺激因子时气道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

哮喘反复发作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包括上皮下纤维化、平滑肌增生、杯状细胞增生等,使气道变窄,气流受限。

毛细支气管炎特征

喘息和哮鸣音

三凹征

呼气性呼吸困难

肺部湿啰音

毛细支气管炎时,气道狭窄,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和哮鸣音,是毛细支气管炎最突出的表现。

严重呼吸困难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称为三凹征。

由于气道阻塞,呼气时间延长,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见鼻翼扇动和点头样呼吸。

由于气道内分泌物增多和气道水肿,肺部可闻及湿啰音,但哮鸣音仍为主要体征。

诊疗技术要点

03

呼吸困难

儿童呼吸困难的程度不同,可能表现为鼻翼煽动、三凹征等。

咳嗽与咳痰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需关注咳嗽的性质、持续时间及痰的性状。

喘息与哮鸣音

喘息是呼气性呼吸困难的表现,哮鸣音则是气流通过狭窄的气道产生的特殊声音。

肺部体征

包括湿啰音、干啰音、胸膜摩擦音等,是诊断肺部疾病的重要依据。

临床表现识别

影像学检查应用

X线检查

可显示肺部炎症、肺不张、气胸等病变,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01

CT检查

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如肺炎、肿瘤、支气管扩张等。

02

MRI检查

对软组织有较高的分辨率,可用于诊断纵隔肿瘤、血管病变等。

03

超声检查

常用于胸腔积液、肺实变等疾病的诊断,具有无创、便捷等优点。

04

病原学检测方法

病毒检测

真菌检测

细菌检测

非典型病原体检测

通过咽拭子、鼻咽拭子、血液等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以确定病毒感染的类型。

通过痰培养、血培养等方法检测细菌,并进行药敏试验,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对于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可进行痰培养、血清学检测等,以明确真菌的种类和感染程度。

如支原体、衣原体等,可采用血清学检测、PCR等方法进行检测。

治疗手段规范

04

雾化吸入治疗标准

药物选择

雾化吸入器选择

操作规范

观察与评估

根据病情和年龄选择适宜的雾化药物,如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

根据药物和患者特点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器,如射流式雾化器、超声雾化器等。

按照雾化吸入操作流程进行,确保药物剂量和吸入时间。

雾化吸入过程中,需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抗生素使用原则

用药指征

明确细菌感染的诊断,根据病情、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02

04

03

01

用药时间

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时间,避免长期、无依据的用药。

用药剂量

按照儿童体重、年龄及药物特点,合理计算

文档评论(0)

131****87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