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教材解读
《卜算子·咏梅》是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宋词,作者陆游。前面一首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两首诗都是咏物诗,借物抒怀,两首诗在理解上都需要把握“物”也就是意象的特点,然后结合诗人的经历来体会情感。
?课程标准对课外古诗词诵读要求学生能熟读背诵,培育对传统文化及汉语美感的体认,加强文化积累。因此这首诗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一首,而应该是一类,比如咏物诗这一类,再细致的是咏“梅”这个意象的一类诗;抑或是诗人陆游咏梅的一系列诗。所以这首诗的学习可以采用1+X群诗学习的方式。
学情分析
这是课外古诗词诵读,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在过去的文章学习中了解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比如现代文《紫藤萝瀑布》《一颗小桃树》,文言文《陋室铭》《爱莲说》,也知道知人论世来理解诗歌情感。但是并没有系统学习过咏物诗,对于意象的内涵探究得不够深入,仅仅是背诵默写而已。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诗歌,理解两首词中梅花的意象。
2.结合写作背景,体悟作者借梅寄予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反复朗读,对比赏析两首词中梅花的气质和精神,领略诗歌意境;知人论世,体悟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学生课下搜集写梅的诗歌,并分享梅这个意象的内涵。
如: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崔道融《梅花》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
教学过程
(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中一首袁枚的《苔》导入,让学生初步领会咏物诗的表达)
“小序”入境
活动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读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小序“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领会毛词创作意图“反其意而用之”,初步感知两首词的区别。
品韵探意
活动二:再读诗歌,比读,领略词中意象
在学生的品读过程中请学生朗读具体诗句
思考:陆游词中的梅和毛泽东词中的梅有何不同?抓住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圈点批注。(3分钟)
预设:
陆游词中的梅是寂寞孤独的,从“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看出;是愁苦的,是饱经风雨打击的,从“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看出;是遭人嫉妒、处境悲凉的,但清高自傲的,从“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看出;是坚韧、挺立的,即使凋落于地,马踏车碾成为泥土,仍是香气不该,保持自己的品性。
毛泽东词中的梅是美丽、娇俏、谦逊、不争不抢、乐观的,从“花枝俏”“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丛中笑”看出。
品韵悟情
活动三:三读诗歌,联系创作背景,
体悟词中情感
思考:同样是写梅,两位诗人笔下的梅却有不同姿态、不同品格、不同的精神气质,这当然源于创作者的意图。我们从诗人的经历和时代来理解诗歌的情感,这种品读诗歌的方法叫“知人论世”。
投影背景:
(1)陆游《卜算子·咏梅》创作背景: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坚决主张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入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此作词。
(2)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创作背景:1961年,我国连续三年遭到严重自然灾害,国家很困难;美国大肆反华,苏联也背信弃义,撤走援助中国的专家,逼中国还债,并攻击中国共产党要当国际共产主义的领袖。毛主席写这首词来鼓励全党同志。
教师总结
结合背景理解两首诗中词人塑造的物象梅不同的特点背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从而看出两位诗人的格局。陆游词中的梅是有孤独感、悲剧感的,而毛泽东笔下的梅也历经严寒,飞雪意味着严寒,也处逆境,但是并不悲苦,反而是乐观、昂扬的,即使有“风雪”,“春”也会来到;即使身处逆境,但不管多么严酷,也是顺境的前兆。毛泽东的词在精神上超越了传统梅的性状,孙绍振《名作细读》中说道陆游之作已是上品,那毛泽东的词堪称神品。
教师小结
两位不同时代的诗人,一位因报国无门、志向难酬,愤懑抑郁,却不改其志;一位是国家命运的舵手,面对国际形势的风口浪尖,乐观豁达,鼓舞全党和人民。
咏物诗读诗方法提炼:
1.把握物象的外在特征。
2.通过分析表现手法,挖掘与物象之“形”相似的内在精神品格,提炼物象之“神”;
3.结合诗人的经历和所处环境,揣摩诗人所言之志,所托之情,所寓之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