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隋唐的制度创新与社会治理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第十讲 隋唐的制度创新与社会治理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讲隋唐的制度创新与社会治理专题四隋唐五代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重建与辉煌贯穿北朝、隋朝及唐前期的均田、租庸调和府兵三大制度,均主要实施于北方,又都在中唐瓦解。替代它们的租佃制大土地占有、两税法和募兵制,正是整合后南朝因素转而占上风的结果。北制诚为隋唐立国之本或入口,南制则是其演化趋势或出口。从某种意义上说,由“南朝化”起步的“唐宋变革”,就是革均田、租庸调、府兵等三制度的“命”,也与上述南北地域差异的整合趋势,密不可分。——李治安《唐宋前后南北地域差异的博弈整合论纲》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隋唐制度中有哪些是继承前朝的?哪些是创新的?

课标要求对应考点复习安排融通选必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①隋唐至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第九讲选必1:1.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5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3.8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4.1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5.15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5.16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6.17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选必2:1.1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2.5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3.7古代的商业贸易5.12水陆交通的变迁6.14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选必3: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1.2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4.9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6.14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②隋唐至五代十国的制度创新与社会治理第十讲③隋唐经济的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④隋唐时期思想文化成就⑤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第十一讲

时空坐标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2全国甲卷·唐代对皇子皇孙安置制度的变化重庆·唐代的官职设置广东·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中央机构的变化湖南·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演变浙江·唐代政事堂会议和宰相制度天津·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山东·隋代政区改革2023重庆·唐代科举放榜后的礼仪与政治影响天津·唐朝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对比浙江·唐代的户籍管理制度;湖南·唐代均田制和税制改革2024浙江·汉唐时期监察制度的演变北京·唐代的司法制度与官吏铨选;黑吉辽·唐代科举制度广东·唐代两税法的实施情况河北·唐代县级官府的管理制度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一)中枢机构:三省六部制1.发展历程①魏晋南北朝:②隋朝:③唐朝:链接·选择性必修一形成三省,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隋文帝时,形成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形成皇帝尚书省吏部曹田曹左民曹五兵曹殿中曹度支曹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曹魏:中书省出现西晋:门下省出现隋代:三省六部制定型政事堂唐代设立A.唐太宗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范围B.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一)中枢机构:三省六部制2.运行机制链接·选择性必修一①中书省,决策机构,草拟诏令;②门下省,审核诏令;③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④政事堂(后称中书门下)是宰相们集体议政的地方,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有资格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中书省的中书令、侍郎;门下省的侍中、侍郎、给事中;尚书省的尚书令、仆射;他官加“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可参加。闰五月,大雨,水涨暴溢,漂溺麟游,县居人及当番卫士,死者三千余人。——《旧唐书》由于三省分工不同,见解、观点也难免人各有异,相互间“日有争论,纷纭不绝”,各项政令不能及时下达,以致贻误事机。为此,乃创设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以救其弊。——魏向东《也谈唐政事堂的创设时间》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一)中枢机构:三省六部制3.特点草拟政令审核政令执行政令③提交上奏②审议封驳①草诏④批准⑤存档⑥执行尚书省门下省皇帝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中书省结合右图和材料,分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作用: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各拟意见,再由宰相(中书省长官)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给事中(门下省属官)一番覆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因此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皇帝不能独裁,宰相同样不能独裁。——钱穆《国史新论》①相权三分,相互制约;②分工明确,集体负责;③协商政务,减少失误。被比喻为“皇权专制下的民主”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一)中枢机构:三省六部制4.实质:5.评价①积极:A.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各项职能;B.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C.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相权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提高决策科学性。皇权不断加强的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