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城县第二中学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扬州慢(共61张).ppt

江西省南城县第二中学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扬州慢(共61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时间评价诗句特点手法“空城”今日“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昔日“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繁华热闹破败荒凉对比昔盛今衰的感伤(虚写)(实写)佳句赏析“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借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所到之处,见到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昔日的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赠别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呢?胡马窥江“胡马窥江”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兴四十年(1160)、四十一年(1161)和孝宗隆兴二年(1164)金兵屡次南侵之事。尤其是绍兴四十一年那一回。金主完颜亮亲率金兵攻占扬州,在瓜洲望江亭对其下属说:“朕不久入浙,誓不返国”,并改亭名为“不归亭”,还题诗壁上:“万国东书久混同,江南何尚隔华封。援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姜把扬州的残破完全归到“胡马窥江”,如此选材是为了极尽表达他的“黍离之悲”。名句欣赏“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明确: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上片内容小结?上阕实写萧条之景

?景物1:荠麦青青

?景物2:废池乔木

?景物3:清角吹寒词人的想象与现实相比照,产生巨大反差,词人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慨?昔盛今衰\感时伤世(黍离之悲)上片情感小结这份感慨,词人是借助何种表现手法抒发的?

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欣赏下片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年杜牧在繁华富庶的扬州,写下了名噪一时的佳句,为封建文人所称颂不已。如脍炙人口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等。妓女,在我们看来是病态社会的畸形儿;但在唐宋文人心目中,则是都市繁华的象征。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亮本就“无声”,也无所谓冷暖。但词人移情于物,刻画了一个疏淡清冷、凄寂萧条的意境:一轮凄冷的孤月悄然无声地倒映在动荡的水波之中。“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所写是明月当空,萧笙聒耳,何等热闹,而姜词所写却是冷月浸在冬至日的水里,寂静无声,何等冷清。通过对比反衬,把“黍离之悲”渲染的愈加浓烈。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有我之境),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吗?①废池乔木――拟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痛恨战争。②寂寞红药――直抒胸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感时伤乱。③二十四桥/无声冷月――移就→“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凄清冷落。6.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这些典故,说明了什么??

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

《扬州慢》原句、出处作用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仍在①表崇拜之情②形象更加鲜明,增加了文采。③又以昔日的繁华,反衬了今日的荒凉,反而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厚。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题扬州禅智寺》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文档评论(0)

138****75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