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授变身会务总管,这场樟树学术会议还能好好开吗?.docx

当教授变身会务总管,这场樟树学术会议还能好好开吗?.docx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教授变身会务总管,这场樟树学术会议还能好好开吗?

上周五凌晨两点,我还在和酒店经理争论同传设备的位置摆放。作为系主任,这已经是我今年第三次为会议筹备通宵达旦。最讽刺的是,我们正在筹备的是一场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国际研讨会——这个本该探讨科技如何解放教育生产力的会议,自己却深陷会务泥潭。

这种荒诞场景在高校圈比比皆是:

直播画面卡成马赛克,海外学者无奈留言:这是在考验我们的想象力吗?

分会场信号突然中断,演讲者对着黑屏完成了无声报告

会后统计才发现,有1/3的线上参与者因技术问题提前退场

最扎心的是收到学生私信:老师,咱们学校的会议体验还不如网红直播间

这些看似技术问题,实则是高校办会的结构性困境。我们研究5G、人工智能,却搞不定一场会议的直播技术;我们培养IT人才,却要亲自下场调试音响设备。就像让文学教授去当电工,再渊博的学者也会手忙脚乱。

转机出现在上个月的数字教育峰会。我们尝试与正九会议会展直播策划团队合作,才发现专业服务的力量。他们带来的学术会议直播系统让我大开眼界:

自动识别人脸追踪拍摄,再也不会出现台上走动就出画的尴尬

智能同传系统可实时生成双语字幕,外国学者直呼比人工翻译还准确

会后自动生成的参会数据分析,连每位学者的停留时长都精确记录

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当一位老教授操作PPT遇到困难时,技术人员通过远程协助功能,三秒就解决了问题。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专业服务,才是学术会议最需要的隐形守护。

现在想来,办会就像拍电影,需要专业团队各司其职。正九团队最近推出的智慧学术会议解决方案,据说能解决高校95%的会务难题——这对既要搞科研又要办会的教授们来说,不亚于找到了学术管家。

说到底,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我们才能把精力真正放在教书育人上。毕竟,办会的意义不在于用了多炫酷的技术,而在于能否让思想自由流动,您说是不是?

(朱久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江西活动策划公司,执行专业,多年经验,专业会议活动策划,成功案例,专业级资质,企业保障,承接商业策划,商业活设计,动动施工论坛,大型会议活动策划执行,28年专业策划执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