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演讲人:
日期:
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护理
CATALOGUE
目录
01
疾病基础认知
02
护理评估要点
03
临床护理措施
04
治疗配合要点
05
家庭护理指导
06
预后管理规范
01
疾病基础认知
黄疸定义与分类标准
01
黄疸定义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清胆红素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
02
黄疸分类标准
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无需特殊治疗,而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治疗。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红素排泄障碍
新生儿肠道内缺乏细菌,不能将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排出体外,导致胆红素在体内堆积。
03
新生儿肝细胞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摄取胆红素的能力较低。
02
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不足
胆红素生成过多
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破坏速度快,产生的胆红素较多。
01
常见病因及高危因素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很多,包括感染、溶血、母乳性黄疸等。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包括宫内感染和生后感染。
病因
早产、低体重、胎膜早破、产时窒息、头颅血肿等都可能增加新生儿黄疸的风险。此外,母亲在孕期使用某些药物或患有糖尿病等也可能影响胎儿的胆红素代谢,导致新生儿黄疸。
高危因素
02
护理评估要点
黄疸程度观察指标
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颜色、范围和深度,以评估黄疸的严重程度。
皮肤黄染程度
巩膜黄染情况
黄疸进展情况
注意巩膜是否有黄染,巩膜黄染往往比皮肤黄染出现得更早且消退更晚。
密切观察黄疸的进展情况,包括黄染的范围是否扩大、颜色是否加深等,以判断是否为病理性黄疸。
血清胆红素检测方法
静脉血检测
通过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清胆红素水平检测,是诊断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手段。
01
经皮胆红素测定
采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进行无创检测,可动态观察胆红素水平变化,但准确性略低于静脉血检测。
02
目测法
仅用于初步评估黄疸程度,缺乏准确性,易受光线、皮肤颜色等因素影响。
03
并发症预警指征
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
母乳性黄疸特征
溶血性黄疸表现
如嗜睡、反应低下、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等,应高度警惕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如黄疸迅速加重,伴有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提示可能发生溶血性黄疸。
如黄疸在生理性黄疸期后出现,持续时间较长,但宝宝一般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可考虑为母乳性黄疸。但需注意与病理性黄疸相鉴别。
03
临床护理措施
光照疗法实施规范
采用蓝光或绿光进行照射,避免使用日光或紫外线。
光源选择
根据黄疸程度调整光照时间和强度,同时注意保护眼睛和会阴部。
照射时间与强度
定期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记录光照效果和不良反应。
监测与记录
喂养方式与频次调整
鼓励母乳喂养,增加喂养频次,促进胆红素排泄。
母乳喂养
配方奶喂养
避免饥饿
选择适合新生儿的配方奶,遵循医生指导的喂养量和频次。
确保患儿充足喂养,避免因饥饿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
皮肤黏膜保护技巧
保持皮肤清洁
定期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01
避免皮肤破损
使用柔软、无刺激的衣物和尿布,避免皮肤受损。
02
黏膜保护
注意保护患儿的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部位,避免感染。
03
04
治疗配合要点
换血治疗准备事项
术后护理
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黄疸消退情况,及时记录,做好术后护理。
03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确保静脉通路畅通,防止换血过快或过慢。
02
换血过程
术前准备
确认血型、准备血源、检查凝血功能、做好术前备皮等。
01
确认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等,确保用药准确。
用药前核对
注意患儿反应,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如发热、皮疹等。
用药过程中观察
评估药物疗效及黄疸消退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用药后效果评估
药物使用观察重点
仪器设备操作规范
熟悉光疗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设备性能良好,避免光照过度或不足。
光疗设备
监测设备
消毒设备
熟练使用监测设备,如胆红素监测仪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遵循消毒规范,确保操作过程无菌,避免交叉感染。
05
家庭护理指导
居家观察方法教学
观察黄疸的进展情况
每天至少观察一次新生儿的黄疸情况,包括皮肤、巩膜、躯干、四肢等部位的黄染程度,以及黄染范围是否扩大。
体温监测
定期测量新生儿的体温,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
注意精神、吃奶情况
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是否有力、是否有拒奶或嗜睡等异常情况。
大小便观察
注意新生儿的大小便次数、量及颜色,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母乳喂养调整策略
尽早开奶
在新生儿出生后尽早进行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胆红素排出。
少量多次喂养
每次喂奶量不宜过多,可分多次进行,以免加重新生儿肝脏负担。
母亲饮食调整
母亲可适当调整饮食,增加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功效的食物,如茵陈、栀子、大黄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暂停母乳或配方奶喂养
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突发卫生事件急救体系与实施要点.pptx
- 新生儿产伤的预防.pptx
-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诊疗.pptx
- 公司Logo设计规范与流程.pptx
- 低血糖急救与处置措施.pptx
- NV8无创呼吸机临床应用与管理.pptx
- 口腔活检教学.pptx
- 小儿简易呼吸器的使用.pptx
- 口腔调拌粘结剂应用技术规范.pptx
- 幼儿海姆立克急救法.pptx
- DB3205T 1033-2021 旅游咨询服务机构评价规范.docx
- DB21T 2227.10-2014 辽菜 第10部分:扒三白.docx
- DB21_T 2227.9-2014 辽菜 第9部分:小鸡炖蘑菇.docx
- DB22_T 884-2011 喀尔巴阡蜜蜂.docx
- DB22_T 886-2011 卡尼鄂拉蜜蜂.docx
- DB22_T 989-2011 高加索蜜蜂(标准规范).docx
- DB22_T 885-2011 意大利蜜蜂(标准规范).docx
- DB3203T1009-2021窖栽韭黄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3210_T 1105-2022 扬粳3012种子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3210_T 1103-2022 乡村小微湿地修复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