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5届高三二模
语文试题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墨子不仅认识到宇宙及其中的万物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存在,而且他还认识到人在客观世界中的能动作用。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掌握客观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并使之为人类自身服务。墨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由于人具有认识能力,能够求取知识。他指出:“生,刑(形)与知处也”,“知,材也”,即人的生命力在于形体与知识的统一,求取知识是人的本能。离开了知识的单纯形体,在墨子看来,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
那么,人是如何获取知识的呢?墨子总结了三条基本途径:“知,闻、说、亲。”也就是说,知识来源于闻知、说知和亲知。
科学同其他任何知识一样,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每一时代的人,总是要首先继承前人的科学文化遗产,也只有在这基础上才能前进。否则,一个人的才能再强,不汲取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靠孤身奋斗,一切从头做起,充其量也只能像原始人那样生活。墨子非常重视知识的继承性,一再强调要学习前人的东西。他反对当时存在的“学之无益”的论调,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学之益也”的主张。
从亲身的经验中,墨子把闻知分为传闻和亲闻,“闻,传、亲”。但不管是传闻还是亲闻,在墨子看来都不应当是简单地接受,而是必须消化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他强调“闻,耳之聪也”,“循所闻而得其义,心之察也”。单纯地听闻、承受,得到的仅是别人的知识,最多只能起到保存知识的作用。而在听闻、承受之后,以心察之,“循所闻而得其义”,才能把别人的知识作为自己前进的基础,从而使知识得到继承和发扬。因此,墨子的闻知的要义不是消极地承受,而是积极地进取。例如,木工出身的墨子,他从传闻和亲闻中,得到了“为圆以规”的经验知识,并“循所闻而得其义”,抽象出了“圆,一中同长也”的认识,并以此为法则,“量度天下之圆与不圆”,“曰中吾规者谓之圆,不中吾规者谓之不圆。是以圆与不圆,皆可得而知也”。这样,墨子关于圆的认识,就较前人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
说知,包含有推论、考察的意思,指由推论而得到的知识。例如,由自己所接触到的火是热的,则可知“火热”,“非以火之热我有”,进而推论到一切的火都是热的;圆是“一中同长”,可推知所有的“一中同长”者都是圆的。同时,说知还可由已知之知识而推知未知之知识。墨子指出,“闻所不知若所知,则两知之”,并解释道:“在外者所不知也,或曰在室者之色若其色,是所不知若所智也。”智即知。意思是说,我不知室外某物的颜色,但知道室内一物体的颜色,人家告诉我室外物体的颜色如同室内物体的颜色,则我就能知道室外物体的颜色了。亦即,甲物为白色,乙物的颜色与甲同,则可知乙物也是白色。
除闻知、说知外,墨子特别重视亲知,这也是墨家与先秦其他各家的一个重大不同之处。梁启超说:“‘身观焉,亲也’者,谓由五官亲历所得之经验而成智识也。”对于科学技术,亲知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偏于闻知易走向保守,偏于说知易走向空想,只有亲身参加实践,进行科学实验和科学观测,才能发现和检验科学真理。墨子关于杠杆原理、小孔成影、球面镜和平面镜成像等科学原理的发现,都是基于亲知,通过亲身进行实验和观测而获得的。
亲知的过程,墨子又分为几个步骤:“虑,求也;知,接也;恕,明也。”“虑”是人的认识能力求知的状态,即生心动念之始,以心趣境,有所求索。但仅仅思虑却未必能得到知,譬如张眼睨视外物,未必能认识到外物的真相。因而要“接”知,让感觉器官与外物相接触,以感知外物的外部性状。感觉器官指人的眼、耳、鼻、舌、身,墨子称之为“五路”。但是,仅用五官去感知外物还是不够的,充其量只能得到些事物的表观知识,有些事物还是感官所不能感受到的,如时间。因此,人由感官得到的知识还是初步的,不完全的,还必须把得到的知识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和推论,“以其知论物而其知之也著”,方能达到“恕,明也”的境界。
(摘编自金秋鹏《墨子科学思想探讨》)
材料二:
“三表法”是墨子正面论述自己思想观点的基本方法。“表”有时又叫“法”、“仪”或“法仪”,含义大体相同,都是指标准和方法。墨子认为,言论必须设定一类标准和仪法,这些标准和仪法是判断该言论是否正确的基本依据。
墨子在《非命下》提出了三表法:“何为三法?曰:有考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恶乎考之?考先圣大王之事。恶乎原之?察众之耳目之请。恶乎用之?发而为政乎国,察万民而观之。此谓三法也。”三法即三表法。什么叫做三表法呢?答曰:有考究其本源的,有探索其原因的,有审查其效用的。考究本源是考究先贤、圣人、帝王的行事;探索原因是要审查众人所闻、所见的实情;审查效用是观察对于国家刑政和人民的效果。“考先圣大王之事”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广东省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广东省六校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模拟演练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高三毕业班综合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广西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贵州省安顺市高三适应性检测(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贵州省黔东南州高三模拟统一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山西省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高三下学期2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