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内蒙古自治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预测(最后一练)历史试题(含答案).pdfVIP

2025届内蒙古自治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预测(最后一练)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年高考预测卷历史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有考古学家认为,不同文化的“撞击”是文明起源的形式之一。下面示意图中的“Y”形北方一中原文化连接

带,“在中国文化史上曾是一个最活跃的民族大熔炉,距今六千年到四五千年间中华大地如满天星斗的诸文

明火花,这里是升起最早也是最光亮的地带”。根据该理论,这一时期最有可能在这条文化带发生“撞击”的

是()

A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B.仰韶文化、红山文化

.

C.二里头文化、龙山文化D.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

2.楚国的郡县制与封君制长期并存。战国前期,楚国封君的领地部分为灭亡小国而置,通常包括一个或数

个城邑。吴起变法后,封君领地数量骤然增多,原先的封邑裂变为两个或数个地区,多不具有完整城邑,

新增的封君与出土的惠王时期曾侯乙简所载的封君名称相同,当属于同一家族。这种变化反映出,楚国()

A.地方行政体系趋于规范B.社会转型的发展趋势

C.传统政治建构不断强化D.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

3.西汉时期,人市采买之人均是仆役之流,有身份者不屑人市。但这一风气至东汉后期发生变化,所谓“命

士”之人(受有爵命的士)逛市场者也不乏之。一些地方官吏出入市里,旁顾无人。这表明,东汉后期()

A.时人商业意识有所提升B.豪强地主保护商业环境

C.财政运行趋势总体向好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固化

4.有学者指出,“宗陶”和“学杜”是宋代特有的文学现象,在宋以前陶渊明与杜甫只“列为中品”,而

宋代两者因“脱略世故超然物外”和“忠愤忧国克尽大义”的品质被儒者遴选为新的文学典范,从审美和

价值标准上看,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复古”。该学者意在说明宋代()

A.疑古与批判成为文学新风向B.传统伦理道德得到重塑

C.儒学复兴凸显鲜明的时代性D.理学呈世俗化发展趋势

5.“(明中后期)黄河南徙,夺淮入海,运河屡遭淤塞……沿河州县‘失业纤夫、水手工匠以万计’,或

迁沿海佣工,或聚为盐枭,屡生民变。“(清道光年间)江浙漕粮改由海运……自此,上海商埠日盛,而

淮安、临清等运河旧镇渐衰。”明清大运河的淤塞对当时社会发展影响最深远的是()

A.推动传统商路变革与南方经济巩固

B.迫使政府放弃漕运转向市场化海运

C.成为清末农民起义频发的直接诱因

D.导致南北经济发展进一步趋于平衡

6.下面为1820~1910年中国出口贸易与区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A.国内战争频发主导人口增长态势B.对外贸易扩大影响区域人口结构

C.区域资源先天差异引发人口迁徙D.自然经济稳定阻碍人口流动趋势

7.1899年,孙中山提议成立团结中华民族的统一国家以抵抗帝国主义侵略。为此,他提出在西藏修建铁路,

实现边防巩固并促进西藏经济发展。这表明当时他认为()

A.民权是中国近代社会问题B.应该大力传播三民主义

C.民生是实现民族主义的保障D.民族是各民族平等团结

年,冀中抗日根据地开展“冀中一日”写作运动,收到来自干部、士兵和老百姓共万多篇稿件(如

8.19415

下图所示)。这一写作运动()

“冀中一日”写作运动部分来稿内容摘编

◎站岗的60多岁老大伯坐在树荫底下,鼻孔里断断续续地哼着一首抗日歌曲。

◎七八岁的孩子挺着胸膛站岗,见到生人,先问识字牌上的字,再检查通行证。

◎一位八路军战士回家探亲,儿子称其“爹同志”,父亲回称“儿子同志”

◎民众学习“唯物史观、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识字“保卫麦收”“努力春耕”等

A.抓住了抗日战争形势好转的时机B.广泛传播了土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