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6章微生物的生态;第一节微生物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
第三节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微生物的生态系统
微生物的生态系统:微生物与周围的生物及非生物共同构成的整体系统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意义:
理论:地球进化和生物进化原因
实践:开发菌种资源,防治有害微生物,新的微生物农药,菌肥,医药,混菌发酵,生态农业,促进探矿,冶金,环保,提高土壤肥力以及开发生物能等
研究内容:
微生物群体——微生物区系或者正常菌群对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特点
1、微环境
微生物的微环境只直接影响微生物生成和发展的与微生物的关系,最为密切的微生物细胞周围环境
2、稳定性
由于微生物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使之在环境条件一定范围的变化时,微生物种类组成比较稳定的特性
3、适应性
微生物的微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微生物群体的结构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的特性
;第二节,微生物在自然及人为环境中的分布
一、大气中的微生物
1、存在形式:多为孢子
2、来源:土壤,水体,动物
3、常见种类
霉菌:曲霉、青霉木霉根霉毛霉白地霉
细菌:烤芽孢秆菌八叠球菌
病原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流感病毒等
;4、大气微生物分布(数量与种类)的影响因素
(1)地区性质
(2)季节演替
(3)气候条件:日照降水,气流
二、水圈中的微生物
(一)淡水微生物
1.来源,土壤空气,污水,有机残体
2.种类:自养菌
3.影响微生物在氮水中分布的因子:营养物质温度溶解氧等;土壤中的微生物;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
自然水域中的微生物空气中的微生物
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尚未培养微生物;原位杂交法得到的微生物在土壤颗粒上的微菌落形态;土壤团粒的氧含量分布并不均匀,表层含氧量高,适合需氧微生物的生长,内部含氧量低,适合微需氧和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土壤微生物主要聚集在表土层或耕作层土壤中,多以微菌落的形式分布在土壤颗粒和有机质??面或植物根标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受土壤肥力、土壤深度、光照和季节变化等的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量;耕作层(15cm)土壤中微生物的量;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层深度;不同深度下每克土壤中的微生物量;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分解有机质,促进土壤团粒形成?
分解枯枝落叶,促进腐殖质形成?
进行光合作用,为土壤积累有机物
活化和促进固定养分的释放,供植物利用;九十年代初期从地下数公里发现的超微型细菌,用代谢产生的CO2作指标,计算出其代谢速率仅为地上正常细菌的10-15,认为它们需要100年才能分裂一次。;(四)土壤微生物区系;1、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法;2、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特点;3、土著性区系与发酵性区系;尚未微生物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免培养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这里,我重点介绍宏基因组
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宏基因组技术;宏基因组研究的主要策略是直接抽提环境样品(如土壤,海水)中的总基因组DNA,选择适宜载体和宿主细菌,构建基因文库,并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和筛选这
个宏基因组文库;通过功能活性筛选特定表型的阳性克隆;进一步,我们可以将宏基因组研究技术,概括为以下四个技术要素。由图可见,也就是包括环境DNA、载体、宿主和筛选。;下面我们再看一个实例,来说宏基因组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强大功能。这里显示的是文献报道的一个酸矿极端环境中的生物膜。;微生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之互生和寄生;互生关系
共生关系
寄生关系;互生关系是一种“可分可合,合比分好”松散关系。
典型例子是植物根际和根际微生物之间的关系。;1、植物根际与
根际微生物;附生微生物;有文献报道,每克新鲜植物叶子表面附生100万个微生物常见的附生微生物类群包括酵母、假单胞菌、乳酸菌、葡萄球菌等;(二)寄生关系:植物病原微生物;是一种对抗关系,是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以另一种微生物为生活基质,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并对后者带来或强或弱的危害作用。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植物病原微生物(1):病毒类;植物病毒的专性不强,一般引起三类症状:
?叶绿体受到破坏,形成花叶、黄化、红化等
?矮化、畸形等
?枯斑、坏死等;常见的植物病毒类病害及特征;植物病原微生物(2):细菌类;植物病原微生物(3):真菌类;真菌类病害;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根瘤;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根瘤
弗兰兊(duì)氏菌与非豆科植物:根瘤
真菌与植物:菌根
蓝细菌与蕨类植物:红萍;共生(1)
大豆根系上的根瘤;根瘤形态各异。有些在茎上形成茎瘤。;吸附于根毛上的根瘤菌;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接种根瘤菌和未接种根瘤菌的田间大豆生长对比情况;根瘤菌的三个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