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全民族抗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件中职高教版中国历史.pptx

第23课 全民族抗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件中职高教版中国历史.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第23课全民族抗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1931.9.18-1945.9.2P-144

目录CONTENTS01正面战场的抗战02敌后战场的抗战0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04抗日战争的胜利

1937年10月下旬,淞沪会战进入尾声,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第九集团军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率“八百壮士”进驻四行仓库,痛击日军。孤军奋战四昼夜后,奉命撤离。后奉命退入公共租界,被羁押在胶州路的“孤军营”内。1941年4月24日,抗日英雄谢晋元在上海租界的“孤军营”内被刺身亡,用生命守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新课引入抗日英雄谢晋元

三个月内灭亡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中日实力对比表

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4年底;战略反攻阶段:1944年底~1945年8月;全面抗战的三个阶段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时间1937年8—11月1937年10—11月1938年1—5月1938年6—10月主要战役—忻(xīn)口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结果中国军队毙伤日军4万余人;上海失守太原失守台儿庄大捷围歼日军1万余人;徐州失守毙伤日军近4万人;武汉沦陷特点(意义)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平型关大捷,全面抗战后取得的首次大捷;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台儿庄大捷,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武汉、广州沦陷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正面战场的会战

长沙会战:1939年9月—1942年1月。其中,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中国军队在此次会战中歼灭大批日军,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台儿庄大捷平型关大捷1942年1月,第三次长沙会战,准备出击的国军突击队平型关大捷

1938年6月中旬,武汉会战开始。会战前,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在延安发表了《论持久战》的演讲,分析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科学提出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抗战,才能夺取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理论,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毙伤日军近4万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图为1938年春,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2、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

3、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1)含义:在抗战过程中不敢发动群众,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抗战路线。(2)原因:由国民党政府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本性决定。(3)结果:取得了一些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国土。自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的八年中,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6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国民党先后有两百多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其中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11名上将;吴克仁、冯安邦等34名中将,邹绍孟、王凤山等48名少将。相关链接

4、正面战场抗战的意义①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阴谋,使抗战成为持久战。②为中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提供了有利条件。③为国民政府组织“战时内迁”(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赢得了时间。战时内迁:由于日军侵略不断深入,为保存抗战力量,国民政府组织华北、华东的沿海工业、高校迁往西南、西北大后方。如此壮举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从抗战爆发到1941年止,内迁工厂600多家,内迁技工12080名,内迁器材12万多吨。从1937年到1944年底,大后方新建企业4966家,这是战前1936年的16倍以上。——《中西500年比较》相关链接

大后方转移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实现了政府内迁、工厂内迁企业内迁、学校内迁、文物内迁等。西南大后方接纳和安置了大批内迁的机关、工厂、学校和人口,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和精神基础。——陈平原《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化为星辰再造山河

正面战场的抗战战时内迁(工业、高校)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国立昆明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合并1937年9月10日1938年4月2日迁址更名解散1946年7月31日1984年更名◎西南联合大学校史简图◎西南联大校徽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中华民族在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面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