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中药鉴定学?

主讲人:秦才高

樊秋林

2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古代中药鉴定知识历代重要本草著作:3A《神农本草经》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B《本草经集注》后世药物分类的导源C《新修本草》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药典D《证类本草》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是今天研究宋以前本草发展最完备的参考书。E《本草蒙筌》作者:陈嘉谟;特点:注意地道药材,对各药的制法记叙颇祥。F《本草纲目》按药物自然属性,自立分类系统,有纲、目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中药鉴定学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40120世纪70年代以前:传统的性状鉴别为主0380-90年代:光谱、色谱及电子显微技术05近年:计算机技术用于中药鉴定学,0280年代: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0490年代:分子生物学技术06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中药指纹图谱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5中药材、中成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中药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中药材GAP标准研究中药材资源开发研究

6第二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一、中药的采收二、中药的加工三、中药的贮藏

第一节中药的采收7确定适宜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高,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有效成分有一显著高峰期,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此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如槐米:槐树的花蕾,芦丁有效成分含量与药用部分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有效成分的总含量达最大值;如:牡丹皮,丹皮酚5年=3年安徽铜陵牡丹皮采收年限在移栽第4年的8月下旬-9月中旬

1、确定适宜采收期8全草类药材不能单凭一种器官确定:有效成分存在于各个器官有毒成分中药,以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毒性成分较低为宜。

2、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9(1)根及根茎类:秋、冬(2)茎木:秋、冬或全年(3)皮类:春末夏初(4)叶类:开花前;果实未成熟前(5)花类:在花完全盛开前(6)果实种子类:果实---果实成熟:女贞子(冬季)山茱萸(秋末冬初果皮变红)种子---果实成熟:牵牛子(7)全草:茎叶茂盛时墨旱莲:夏秋季(8)藻、菌、地衣:视品种而定茯苓:立秋

2、采收的一般原则1001动物03其它:依品种而定05全年可采02一般规律:全年采收04矿物

第二节中药的加工11

第二节中药的加工12加工的意义保证质量便于临床用药调剂和有效成分的煎出消除或降低毒性、刺激性或其它副作用利于药材商品标准化利于运输、储藏、保管

2、常见的加工方法13切片(4)去壳蒸、煮、烫(6)熏硫干燥:晒干、烘干、阴干、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拣选(2)漂洗01发汗波干燥02

2、常见的加工方法发汗:14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如:茯苓个7~9月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摊开晒干,反复再“发汗”至干

第三节中药的贮藏15影响中药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

变质现象16虫蛀01霉变:含糖类02变色03走油04风化05自燃:06挥发性成分挥散07

第四章中药鉴定17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贰中药鉴定的依据壹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肆中药鉴定方法叁

第一节中药鉴定的依据18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3《中成药部颁标准》4《进口药材部颁标准》其它转正标准、地方标准等

第二节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分三步19取样鉴定结果

第三节中药鉴定方法2001四大鉴别方法02来源(基源)03性状04显微05理化

一、来源鉴定21应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知识,确定中药的正确学名。分三步:采集实物,观察形态核对文献,对照鉴定核对标本,确定学名

二、性状鉴定22也叫经验鉴定.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的方法,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01形状大小颜色表面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十要素:02

二、性状鉴定23形状:通过肉眼观察药材形状。(骨碎补呈扁平长条状)大小:一般药材的大小均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长5~15cm,宽1~1.5cm,厚0.2~0.5cm)颜色:在描述时一般采用复合色。以后色为主观察药材形状(呈棕褐色或暗褐色)

二、性状鉴定24表面:是药材形状特征的主要部分。比如:防风的蚯蚓头等。

二、性状鉴定25质地描述药材质地的几种方式颗粒性;致密;疏松;树脂性;粉性;纤维性;质重;质软;角质性;质轻;质硬;010203040506

二、性状鉴定26防风的凤眼断面: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平坦、显纤维性、颗粒性、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