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高教版《过秦论》教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授课教材

《拓展模块·下册》

授课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题

《过秦论》

课时

3课时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知识,把握文章结构。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课文中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借古讽今的进步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教科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贾谊,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学识渊博,年青时就负有才名,年仅二十岁,就被召为博士。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人称贾长沙、贾太傅。后为梁王太傅。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2·主要著作

贾谊以政论文和辞赋见长,

政论文:《论积贮疏》《陈政事疏》

辞赋:《吊屈原赋》《服鸟赋》

鲁迅评价其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深远。”

3·文体知识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体。

《文心雕龙》:“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兼有诗歌、散文的特点,可以咏物写志抒情。

有三个特点: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

二、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

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4·题目解析

“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

“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论,一种文体,包括政论、史论等。

《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则是“戒汉”。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其目的是为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

贾谊所处的时代,属西汉的“太平盛世”,许多人认为当时天下“已安已治”了,但实际上却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

整体感知

1·字音字形

2·找出贾谊认为秦灭亡的原因(中心句)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文章层次划分

(1)记叙部分(前四段):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兴—强—盛—亡。

(2)议论部分(最后一段):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仁义不施。

任务一:秦孝公——秦国崛起“兴”

1·问题探究一·秦国能够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任务二:惠文、武、昭襄——秦国?“强”

2·问题探究二·第二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二段:九国盟约要合力攻打秦国,招纳大批有才能的人。九国的军队来到函谷关,秦人打开关门,九国人犹豫徘徊,不敢进关。九国失败。秦人追赶逃亡的士兵。秦国的国力更加强大。

惠文、武、昭襄、孝文、庄襄:

五王时期秦国壮大(前337-前247)

3·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秦国的强大?

诸侯: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从散约败

用九国联合阵线的强大、失败的惨重和秦国取胜的容易,反衬了秦国的强大和不可战胜。

任务三:秦始皇——秦国?“盛”

3·问题探究三·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秦始皇用武力统一天下,使国势达到极盛;又用暴政统治人民,暴虐也达到极点。

任务四:秦始皇——秦国?“亡”

4·问题探究四·本段是如何描写陈涉的队伍力量之弱小的?目的是什么?

5·问题探究五·本段是如何描写陈涉的队伍力量之弱小的?目的是什么?

·呼应前文始皇的所作所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因此陈涉才能低劣、武器粗陋、兵力微弱正是始皇所致。

·点明论点。前面写诸侯强大,本段写陈涉弱小,前者以强衬强,后者以弱衬弱,强大的九国之师联合攻秦,结果是一败涂地;弱小的陈涉之师却能“亡秦族”,揭示秦朝覆灭的原因:

暴政(不施仁义),是自伤自毁之策。

任务五:秦国“兴”却为何“亡”

6·问题探究五·本段是如何将陈涉与九国之师作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突出了陈涉的农民起义军力量之弱,灭秦之易。“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为后文引出主旨作铺垫。

突出秦亡的原因不在山河,不在陈涉,只能从秦自身去分析。

7·问题探究七·第五段写了什么内容?

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归纳总结

1·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为何大部分篇幅在叙事?既为“过秦”,为何详写“兴”而略写“亡”?

①叙事是议论的基础,叙事的内容都围绕论点展开;

②本文以大部分篇幅铺张宣扬秦的兴盛史,再以秦的速亡史与之比较照应,运用了先扬后抑、扬中有抑的手法

文档评论(0)

中职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主要提供各种中职资料,发言稿等。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6月2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