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新生儿尿管护理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无菌操作规范
03
日常护理要点
04
并发症预防处理
05
家长宣教指导
06
质量控制标准
01
导管置入适应症
01
导管置入适应症
PART
新生儿适用指征范围
尿潴留或排尿困难
尿路手术
尿液外渗
尿路造影
新生儿因尿路梗阻、尿液潴留或排尿困难,需要引流尿液以缓解尿路压力。
新生儿尿液外渗导致皮肤受损、感染或尿液渗入腹腔等严重情况。
新生儿进行尿路手术后,为确保尿液引流,避免尿液积聚导致手术部位感染。
新生儿需要进行尿路造影检查,以确定尿路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
禁忌症判断标准
尿道畸形
尿路感染
膀胱过度充盈
凝血功能障碍
新生儿存在尿道畸形,导管无法插入或插入后可能加重尿路损伤。
新生儿已发生尿路感染,插入导管可能加重感染或导致感染扩散。
新生儿膀胱过度充盈,插入导管可能导致尿液突然排出,引起膀胱内压力骤降,导致膀胱出血。
新生儿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插入导管可能导致出血不止。
置管时机选择依据
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医生的判断,确定是否需要留置尿管。
病情需要
新生儿尿液引流不畅或尿潴留严重,需及时插入尿管引流尿液。
尿液引流情况
新生儿需要接受尿路手术或尿路造影检查,应提前插入尿管以确保手术或检查的顺利进行。
手术或检查需要
02
无菌操作规范
PART
消毒范围
应确保对新生儿尿道周围皮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阴茎、阴囊、会阴和肛门区域。
术前皮肤消毒流程
消毒方法
使用碘伏或酒精等消毒剂,以肚脐为中心,向外画圈消毒,确保消毒区域完全覆盖。
注意事项
消毒前,应洗手并将所需物品准备好;消毒时,避免消毒液流入新生儿眼睛或口腔;消毒后,等待消毒液完全干燥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导管插入深度标准
男性新生儿
注意事项
女性新生儿
尿管应插入尿道外口,直至可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少许,确保尿管固定在膀胱内。
尿管应插入尿道外口,深度约为1-1.5厘米,确保尿管固定在膀胱内。
在插入尿管时,应轻柔、缓慢,避免对新生儿尿道造成损伤;同时,要确保尿管插入深度适宜,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尿液的排出。
固定装置使用方法
使用医用胶布将尿管固定在新生儿腹部,避免尿管移动或脱落。
固定方法
胶布选择
注意事项
应选择透气性好的医用胶布,避免对新生儿皮肤造成刺激或损伤。
在固定尿管时,要确保胶布粘贴牢固,避免尿管移动;同时,要定期检查胶布是否松动或脱落,及时更换新的胶布以保持固定效果。
03
日常护理要点
PART
每天对新生儿的尿道口进行清洁,以减少细菌滋生和感染的风险。
每日清洁
使用医生推荐的消毒液,按照正确的方法对尿道口进行消毒。
消毒操作
选择柔软、无菌的棉签或纱布进行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学用品。
清洁用品选择
尿道口清洁消毒频率
尿液引流状态观察
尿液颜色
正常新生儿尿液应为淡黄色或无色,若尿液颜色异常,应及时就医。
01
尿液量
观察新生儿排尿的量,记录排尿频率和时间,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02
尿液性状
注意尿液是否浑浊、有异味,如有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
03
集尿袋更换周期
废弃处理
将使用过的集尿袋妥善处理,避免污染环境或造成交叉感染。
03
更换集尿袋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新生儿皮肤和尿液。
02
更换方法
更换频率
根据集尿袋的容量和新生儿的排尿量,及时更换集尿袋,避免尿液长时间滞留导致感染。
01
04
并发症预防处理
PART
尿路感染预警指标
尿常规监测
发热
尿液浑浊
异味和颜色变化
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尿路感染迹象。
不明原因发热可能是尿路感染的症状,需及时评估和处理。
尿液出现浑浊可能是尿路感染的表现,需及时采样进行培养。
尿液出现异味或颜色变化,如变红、变绿等,可能是感染的信号。
导管堵塞干预措施
定期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尿管,防止堵塞。
生理盐水冲洗
定期变换患儿体位,有助于尿液流动和导管通畅。
变换体位
通过指压输尿管,帮助排出尿液和缓解堵塞。
输尿管指压
如堵塞严重,可考虑使用抗生素和利尿剂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
意外脱管应急预案
立即报告
一旦发现脱管,立即报告医生,并评估患儿情况。
01
尿管重插
根据患儿情况,尽快重新插入尿管,确保尿液引流通畅。
02
监测尿量
重新插入尿管后,要密切观察尿量变化,确保患儿排尿正常。
03
预防感染
脱管后容易发生尿路感染,需加强消毒和预防措施。
04
05
家长宣教指导
PART
居家护理操作示范
洗手与消毒
尿液收集与处理
尿管清洁与更换
尿管固定与保护
在接触新生儿前,必须洗手并进行消毒,确保手部无菌。
每天对尿管进行清洁,避免尿液逆流和感染;定期更换尿管,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使用无菌容器收集尿液,避免污染;及时处理尿液,防止尿液滞留导致感染。
确保尿管固定稳妥,避免过度牵拉或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