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4年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2024年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本人姓名和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粘贴条形码。

2.选择题的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所选项方框涂黑。如果修改答案,应使用橡皮将错选项方框涂点擦干净,并将该选项的方框涂黑。

3.非选择题的答题,使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指定区域书写答案,在题号指定答题区域以外及草稿纸、试题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6小题,每小题3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一位考古学家说,“西沙甘泉岛出土的梯形石斧为海南原始文化遗址所易见,陵水的猴岛、万宁的港北遗址皆有出土,二地出土物皆与甘泉岛所出土的形制一致”。这最能佐证海南远古先民()

A.登上过西沙群岛 B.学会了水稻栽培

C使用过青铜斧头 D.进入了阶级社会

【答案】A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中国)。根据材料“梯形石斧为海南原始文化遗址所易见”,而“西沙甘泉”“陵水的猴岛、万宁的港北遗址皆有(梯形石斧)出土”,且“形制一致”等信息可知,西沙群岛多处出土了海南特有的梯形石斧,可以用来印证海南远古先民曾经登上过西沙群岛,A项正确;材料只有石斧易见,没有提及水稻遗存,不能说明远古时期的海南先民已学会了水稻栽培,排除B项;使用过青铜斧头和海南文化遗址易见“梯形石斧”不符,排除C项;石斧的出土不足以说明当时海南已产生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排除D项。故选?A项。

2.他“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使得“海内为郡县,法令为一统”。他是()

A.嬴政 B.李世民 C.朱元璋 D.康熙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首次采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制度。他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郡县两级行政区划,并统一法律、度量衡等,实现了中央集权的直接管理。A项正确;李世民(唐太宗):唐代继承并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但未涉及皇帝称号和郡县制的首创,排除B项;朱元璋(明太祖):主要贡献是废除丞相制,强化君主专制,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康熙(清圣祖):清代延续了既有制度,未开创皇帝称号或郡县制,排除D项。故选A项。

3.公元4世纪末,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开凿。前期洞窟的形制仿照印度草庐建筑形式,稍晚一些代之以竹木结构的汉式楼阁、殿堂样式;前期菩萨的装饰是当时印度贵族的装饰,后期部分雕像穿上了汉人士大夫样式的服装。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秦国的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北宋王安石变法 D.明代张居正改革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发生在公元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包括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等,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4世纪末,后期部分雕像穿上汉人士大夫样式服装等转变符合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的影响,B项正确;秦国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时间约为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左右,与题干中公元4世纪末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北宋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公元11世纪,时间与题干中公元4世纪末相差甚远,排除C项;明代张居正改革发生在公元16世纪,时间与题干中公元4世纪末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这是一种以田产多少征收田亩税,以资产多少征收户税,以收入多少征收所得税的税制,于夏秋两季征收。它改变了以人丁为课税的标准,转向按财产课税。它始于()

A.汉代 B.唐代 C.元代 D.清代

【答案】B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以田产多少征收田亩税,以资产多少征收户税,以收入多少征收所得税的税制,于夏秋两季征收”“夏秋两季征收”“改变了以人丁为课税的标准,转向按财产课税”可知,描述的是两税法制度,据所学可知,两税法始于唐代,B项正确;汉代赋税制度的特点是“舍地而税人”,排除A项;元代赋税制度是沿袭唐朝租庸调与两税法,还有“科差”,排除C项;清代赋税制度是“摊丁入亩”,排除D项。故选B项。

5.以范仲淹、司马光、苏轼等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尽管有时政见不同,但都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与忧患意识,此种情怀根植于特定的时代氛围。这一“特定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