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T/SDSFXXXX—XXXX
古树名木巡查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古树名木巡查的巡查频率、巡查内容、结果处理、巡查档案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登记在册古树名木的巡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894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2738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
DB37/T3981.1古树名木管理规范第1部分:档案管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古树名木巡查inspectionofancientandfamoustrees
观察或测量古树名木的各项指标,并对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环境、生物和人为等因素进行记录的过程。
4巡查频率
4.1一级保护古树和名木,宜每3个月巡查一次。
4.2二、三级保护古树,宜每6个月巡查一次。
4.3对长势不良、刚完成复壮或抢险扶正、周边有建设工程、存在安全隐患等存在特殊情况的古树名木应适当增加巡查频率。
4.4遇大风、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应及时巡查。
5巡查内容
5.1生长环境
5.1.1周边环境
记录树冠边缘外5m范围内有无构筑物、堆放杂物垃圾、密闭铺装,其他树木、寄生植物、恶性杂草等。
5.1.2立地土壤
记录立地土壤有无污染、积水、板结及pH值等情况。
5.1.3保护设施
记录有无保护标识、避雷针、护栏、支撑、封堵树洞、砌树池、包树箍、透气铺装等保护设施。
5.2生长状况
5.2.1基础数据
2
T/SDSFXXXX—XXXX
测量树高、胸(地)围、冠幅,按LY/T2738规定执行。
5.2.2树冠
记录冠形是否紧凑及偏冠;是否存在枯断枝、腐烂枝;叶片颜色、形态。
5.2.3树干
主要记录以下内容:
——主干茎基部有无堆土,树干有无缠绕、悬挂物体等情况;
——主干有无倾斜,若有则记录倾斜度和倾斜方向;
——树干是否存在敞开式树洞和横纵向开裂等情况;
——记录树皮损伤坏死等情况(包括树皮损伤及腐烂、树皮开裂)。
5.2.4根系
记录可见根系有无损伤、包裹在墙体和水泥内等情况。
5.3有害生物
记录有害生物情况,包括种类、危害部位、危害症状、危害程度等,按LY/T1681规定执行。
6结果处理
补充完善原档案信息,分析巡查数据,梳理问题,编制巡查报告。
7巡查档案
7.1巡查记录
巡查记录表格填写按附录A执行,应真实、完整、清晰。记录应由巡查员签字确认,注明巡查日期。
7.2影像资料
应拍照记录古树名木整体、树干、树冠、枝条、叶片、生长环境、树体损伤、有害生物等现场情况,准确反映古树名木的实际生长状态。
7.3档案保存管理
档案分类、整理、归档,保存形式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纸质档案按DB37/T3981.1规定执行,电子档案按GB/T18894规定执行。
T/SDSFXXXX—XXXX
3
附录A
(规范性)
古树名木巡查表
古树名木巡查表见表A.1。
表A.1古树名木巡查表
古树名木类别
单位
省(区、市)
市(地、州)
古树编号
巡查记录编号
等级
树种
种名
科名
属名
拉丁名
俗名
位置
市
县(区)
乡镇(街道)
村(居)
小地名
纬度
经度
生长区域
生长场所
树龄(年)
保护等级
树高(m)
胸(地)围(cm)
冠幅
平均冠幅(m)
东西冠幅(m)
南北冠幅(m)
立地条件
坡度(°)
坡向
海拔(m)
土壤类型
生长势
生长环境
生长环境
生长状况
有害生物
管护单位
管护人
权属
管护情况
地上保护现状
□保护标识□避雷针□护栏□支撑□封堵树洞□砌树池□包树箍□透气铺装□其他
照片及说明
照片编号
照片说明
其他信息
巡查单位
巡查信息级别
巡查员
巡查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