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碳酸钠为碱源湿法脱硫工艺管理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⑥悬浮硫组分的控制

悬浮硫的高低主要受再生状况的影响,一般要求悬浮硫≤0.3g/L,对于888法脱硫悬浮硫≤1g/L,喷淋密度达到设计值一般不会出现硫堵塔现象。

⑦药品加入量的控制

溶液成分的变化和脱硫工艺的恶化很大程度上与药品加入量有关,因此应严格控制药品的加入量。

药品的加入量要根据《脱硫液成分分析报告单》进行调节(注意不可大幅度的加减量,尤其是辅料碱的加入,避免引起溶液成分的大幅度波动),同时药品的补入也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

2?再生状况的管理

脱硫工艺的好坏与再生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再生的管理是脱硫工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生,严格来说应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喷射器前的溶液的再生,即:吸收、催化氧化过程。也就是碱液吸收H2S、催化剂氧化NaHS和NaHCO3转化为Na2CO3的过程。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这一过程主要在脱硫塔和富液槽内进行,因此,适当提高溶液碱度PH值和催化剂浓度,延长溶液在脱硫塔和富液槽内的停留时间有利于这一过程的进行。

判断这一过程进行的程度可根据溶液中HS-含量和NaHCO3?/Na2CO3的比值,(也可以根据副盐的增长速率)。一般情况下,溶液中HS-含量≤0.02g/L;NaHCO3?/Na2CO3≤5即可。

再生的另一部分为喷射再生,即催化剂的吸氧再生。(还原态的催化剂吸氧后转化为氧化态催化剂),这一过程主要在喷射器和再生槽内进行,提高喷射器的吸气效率和延长溶液在再生槽内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催化剂的氧化再生。一般情况下,带有混合管的喷射器吸入的空气量是通过溶液量的3-4倍,溶液在再生槽内停留时间≥12分钟即可。

这一过程进行的如何可通过分析溶液中催化剂的浓度来判断,方法如下:

①取一定量的贫液样品按常规方法分析其催化剂浓度,记为a1;

②把同一贫液样品通纯O2,使其强制氧化10分钟,分析其催化剂浓度,记为a2;

③若a1和a2数值差别不大,一般(a2-a1)/a1≤3%,,这说明催化剂的氧化程度已比较彻底,否则应检查喷射器的运行状况是否正常并及时处理。

3?工艺指标的管理

①脱硫塔入口温度(碱法脱硫):?30--35℃;

②再生温度(碱法脱硫):???????38±3℃;

③熔硫温度:??????????????????135--140℃

④废液回收温度:??????????????≤40℃

⑤喷射压力:??????????????????0.42--0.45Mpa??(PSC—30型)

4?溶液循环量的管理

循环量主要以满足喷淋密度(40--60m3/m2.h,大塔取高限)和液气比为主(≥12L/Nm3)。即便是脱前H2S含量低,也要满足以上两指标,防止循环量太小,满足不了填料塔的喷淋密度要求造成堵塔。

5?废液的管理

废液必须经过处理(冷却、沉降、过滤并降温至40℃后)才能返回系统,并严格按照废液处理规程进行操作,做到定期清理沉淀池、过滤器和废液储备槽,否则极易造成返回的废液中副盐含量高,影响再生及整个脱硫工艺。

6?系统压差的变化

关注压差的变化情况,明确压差变化的原因并能及时解决,防止堵塔事故的发生。

7?四槽液位的管理

控制四槽(贫液槽、富液槽,废液储备槽和再生槽)液位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稳定溶液成分。

8?喷射器运行状况的管理

经常检查喷射器的抽气情况(防止喷嘴、空气室堵塞影响抽气量)和混合管的结疤情况,提高HS-的转化率,降低溶液中HS-的含量。

9?工艺事故的管理

脱硫系统出现工艺事故,如脱硫效率下降、硫回收率低、悬浮硫高、副盐增长快、消耗高、堵塔、带液等事故,车间管理人员必须组织当班职工及时查明原因,明确解决方案,并制定出纠正、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10?结语

脱硫系统的工艺管理贯穿脱硫、再生、硫回收及溶液成分的控制的全过程四者是一个整体,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脱硫工艺不稳定。

由于脱硫工艺的管理不像变换、合成等工序直观,且有据可查,而脱硫的工艺状况的变化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且影响因素较多,原因比较复杂,若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平时操作中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和错误的操作方法,时间久了就会造成脱硫工艺的混乱。因此对脱硫的工艺管理应做到“专人负责,细化管理”,建立好工艺台账、事故台账等,既要明确近期的脱硫状况,又要做到全过程管理,细到加药品的规范性、硫回收的数量、硫泡沫的形态等全过程监控,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地保证脱硫系统工艺的正常运行。

文档评论(0)

150****45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