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诗豪刘禹锡以诗为剑的不屈人生.docx

2026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诗豪刘禹锡以诗为剑的不屈人生.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元828年,深秋的灞桥边,枯黄的柳条在风中摇曳,如无数双挥别的手。五十七岁的刘禹锡又一次被贬离长安,远赴苏州任刺史。车轮碾过青石板,辚辚作响,在长安的暮色中显得格外孤寂。他掀开车帘回望,巍峨的朱雀门已模糊在暮霭里。二十四年了,命运何其相似——他再次被逐出这权力的中心。然而,这一次,他的眼中没有当年与柳宗元分别时的悲怆,反而燃烧着一团火,一团燃烧了二十多年的不屈之火。

他放下车帘,大声唱诵起那首震动京城的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再游玄都观》)声音在狭小的车厢里回荡,带着一种凛然的快意。

这哪里是贬谪之人的哀叹?分明是睥睨群小的战歌!刘禹锡用“前度刘郎”宣告了自己的永不屈服,宣示着对不公命运与宵小之徒的蔑视与嘲讽。

时间倒流回十四年前,公元815年的春天。长安玄都观内,千树桃花灼灼盛放,游人如织。刚刚结束十年贬谪生涯、奉诏回京的刘禹锡,与好友柳宗元等人同游此地。看着眼前这刻意营造的“太平”盛景,联想到永贞革新失败后那些靠逢迎投机而飞黄腾达的“新贵”,一股辛辣的讽刺涌上心头。他挥毫在观壁上题下那首著名的《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结果这首诗马上爆火,如平地惊雷炸裂了长安官场。“桃千树”影射那些在他被贬后靠着攀附权贵才得势的新贵小人;“尽是刘郎去后栽”,一句道破这些人的根基浅薄与得位不正。诗意直指当朝权贵,辛辣无比。说大实话的结果可想而知,刘禹锡的“真诚”换不来谅解,他的爽直也不会得到称赞,毕竟那个开放包容的盛唐已然过去,他能得到的只是当权者恼羞成怒的报复。他与柳宗元等人旋即再遭贬谪,被赶出京城,远放播州(后改连州)。

十四年后的公元828年,经历宦海沉浮、再次回到长安的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当年灼灼的桃林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满庭荒苔和零落的菜花。他再次提笔,写下那首《再游玄都观》。面对曾经迫害他的势力,他毫无妥协之意:“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昔日种桃弄权之人今又何在?而我刘禹锡,又回来了!这绝非简单的怀旧,而是掷地有声的宣言:时间证明了正义,证明了小人的虚妄,更证明了他刘禹锡风骨的不朽!两次题诗玄都观,跨越十四载光阴,刘禹锡表面上是在写诗反思倏然而逝的岁月人生,其实是展现了一番穿透历史烟云的生命姿态,宣告着对政敌与群小的永不妥协。

为什么刘禹锡的诗词作品,总透露着一种倔强,总是一种对抗的姿态呢?要理解刘禹锡贯穿一生的倔强与锋芒,必须回溯他人生的转折点——那场短暂却影响深远的“永贞革新”。

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这位胸怀壮志的皇帝,启用以王叔文、王伾为首,刘禹锡、柳宗元等青年才俊为核心的政治集团,决心革除德宗朝以来的弊政:抑制宦官专权、削弱藩镇势力、罢除扰民的宫市和五坊小儿、试图收回被宦官把持的兵权……刘禹锡作为核心成员,“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一时间成为革新急先锋。

然而,这场触及既得利益集团根本的改革,如同在深潭投石,激起的不是涟漪,而是滔天巨浪。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和盘踞地方的节度使势力迅速反扑。仅仅一百四十余天后,顺宗被迫“内禅”,皇位落入受宦官支持的宪宗李纯手中。永贞革新宣告彻底失败。

随之而来的是残酷清算。王叔文被贬后赐死,王伾病死于贬所。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偏远州郡的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刘禹锡初贬连州刺史,赴任途中行至江陵,又被追加贬为更偏远的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与人生断崖,刘禹锡没有像常人那样在悔恨与恐惧中消沉,更没有进行所谓的“深刻反思”。相反,他将矛头直指黑暗的现实与得势的群小。在著名的《华佗论》中,他借古讽今,痛斥当权者的狭隘与狠毒:“夫贤能不能无过……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亦可慎诸!”(《华佗论》)——贤能之人亦不能无过,但掌权者的愤怒,是多么可怕又可惧啊!这哪里是自责?分明是对迫害者最强烈的控诉与“指责”!在《武陵书怀五十韵》中,他更以“南狩非豺虎,西师尽犬羊”这样锋芒毕露的句子,将矛头直指当权者及其爪牙。

朗州司马,一个近乎流放的闲职。在远离政治中心的十年间(805-815年),刘禹锡没有停止他的反击与战斗。他将一腔孤愤与批判精神,融入对楚地山川风物的观察与思考,创作了大量极具战斗力的寓言诗和政治讽刺诗,形成了独特的“诗战”风格。

他目睹权宦显贵如群蝇逐臭,写下《聚蚊谣》,以令人厌恶的蚊虫为喻:“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歘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露华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著不得。”将政敌比作在黑暗中喧嚣、趁昏黑逞凶的蚊虫,尖刻地揭露其丑态与危害。结尾更显轻蔑与自信:“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待到秋风一起,这些宵小不过是鸟雀口中食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