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利工程二期高土石围堰浸润线方程计算案例1300字.docx

某水利工程二期高土石围堰浸润线方程计算案例1300字.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某水利工程二期高土石围堰浸润线方程计算案例

1.1有限深透水地基上游均质土石围堰浸润线方程

根据资料显示,计算透水地基上的均质土堤的浸润线时,应根据下游不同的排水型式首先计算特征水深,然后计算浸润线。下面为浸润线的计算方程

式中:k?—一堰体的渗透系数,m/s;

k?—一堰基的渗透系数,m/s;

h。—一特征水深,m;

T—一覆盖层的计算总厚度,m;

m?——上游围堰背水面坡度;

H?——上游水深,m;

L—一自堰顶迎水面起算,至背水面底部的宽度,m;m?——上游边坡坡度。

式中相关参数取值可见表4.1-1。

附表1.1-1:防渗土石围堰单宽渗流计算表

参数

h?

q

k?

k?

m?

T

L

m?

H?

取值

9.84

0.016

0.001

0.001

1.75

33

197.54

1.75

42.2

将相关参数代入上式可得浸润线方程为:x=0.029y2+1.91y-21.61

1.1.1渗流比降的计算及判别

(1)临界比降和容许比降

《水利计算手册》P519指出:对于不均匀系数η≤10的土,渗流破坏主

要是流土,不均匀系数η20的土,渗流破坏主要是管涌。同时,经验证明:当

η≤10时的判断较标准。对于由级配不均匀所带来的渗流破坏,可以通过填料设计中修正级配来防止管涌的发生,因此,在二期围堰的渗流破坏计算中,仅考虑流土带来的影响。

《水利计算手册》P521中,太沙基公式能够很好的计算临界流土的比降,当没有反滤层或盖重时,非黏性土的临界比降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γ,—一坝壳料颗粒容重,KN/m3;

Yw—一水容重,KN/m3;

n——沙砾土的孔隙率,孔隙率实际值需要经过试验计算,计算中采用经验值,24%~38%,取n=30%。

经计算,临界流土的比降为Jc=(2.2-1)×(1-0.3)=0.84,取安全系数ka=2.0,即:容许比降为0.42。当上游围堰各部分比降超过容许比降时,

需要排水减压井、排水盖重等,通常会发生于围堰背水面逸出点。

(2)容许比降、上游围堰各段比降的计算

当下游无水时,即H?=0,背水面逸出点后AB段的渗流比降:

当下游无水时,即H?=0,堰基段BC段的渗流比降:

经计算,将上游围堰各个部分的坡降列入下表:

附表1.1.1-1:上游围堰各部分比降计算表

围堰部位

状态

比降J

容许比降[J]

是否满足

上游堰体

上游段

平均

0.306

0.42

下游段

平均

0.571

上游堰坡

逸出段AB

最小值

0.496

上游堰基

堰基段BC

x=8.0m

0.419

堰基段BC

x7.97m

0.42

根据上表可知,当上游围堰设置土石围堰且不采取任何防渗措施时,不能够满足围堰渗流稳定的要求。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堰坡段AB的最小比降已超过容许比降,堰基段BC只有当距离围堰背水面坡脚1.0m的水平距离时才满足容许比降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对上游围堰采取一定的防渗措施,以保证围堰的渗流稳定。

1.2含防渗墙有限深透水地基上游土石围堰浸润线方程

根据《水力计算手册》P485,可以查得浸润线方程为:

式中:H?—一围堰背水侧水深,m;

L—一等效矩形心墙背水侧至棱体逸出点的水平距离,m;

h——混凝土心墙在围堰背水面逸出点距覆盖层表面的高度,m。式中相关参数取值可见表4.1-1。

附表1.2-1:防渗土石围堰单宽渗流计算表

参数

h

L?

H?

取值

0.62

77.27

0

带入相关参数,即得出浸润线的方程为:y2=0.005x。

(1)心墙上游侧浸入点的高程

根据计算的渗透流量q?=q=0.225L/s,梯形心墙等效的矩形宽度δ和心墙背水侧逸出点的高度h等参数计算出心墙逸出点的高度H?。

带入相关参数,经计算:H?=41.78m,即:心墙上游侧浸入点的高程为:

301.78m。

(2)渗流比降的计算及判别

由于在上游围堰的背水侧设置了排水棱体,因此仅需判断心墙的渗透比降和背水侧坝壳的渗透比降,若满足要求,则能保证上游围堰的稳定。

附表4.2-1:上游围堰各部分比降计算表

围堰部位

比降J

容许比降[J]

是否满足

上游堰体

粘土心墙

5.198

6~8

背水侧坝壳

0.008

0.42

根据计算的心墙和围堰背水侧坝壳比降可知,通过采取心墙、覆盖层混凝土防渗墙、棱体排水措施后,能够满足二期围堰上游的渗流稳定。

文档评论(0)

鼎天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