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3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docx

七下第3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传主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把握其独特的外貌特征。

2.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3.了解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理解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的评价。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一生可以用“矛盾”一词来总结。这个人,他活着的时候,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誉、地位、财富,可是最后却孤单寂寞地死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火车站;他被人们尊称为俄罗斯文学大师,最后的坟墓却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土丘;他是世袭贵族,却抛弃贵族的身份甘心做一个普通农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来看看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吧!

【设计意图】

由对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简要概括,引导学生粗略了解传主的生平,知人论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入课文。

二、初读感知,评托尔斯泰外貌的“丑”

1.预学展示

作者简介;字词积累。(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字词清单”栏目)

【设计意图】

以黑板展示、屏幕显示等形式,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2.整体感知

师: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预设?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第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揭示其不凡的精神世界。

3.聚焦“肖像画”

师:自由地默读课文第1—5段,说说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长什么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以学生发言为主,不必拘泥于文段的先后顺序)

学生发言中,要关注以下几处难理解的语句: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预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植被多于空地”来比喻“多毛的脸庞”,形象生动地突出了他脸部的总体特征——多毛、胡髭浓密。

(2)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预设?用“树皮”比喻脸上的皱纹多,用“树根”比喻又长又粗的眉毛,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的这张脸除了邋遢之外,实在没有什么可爱之处。

(3)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

预设?用“低矮的陋屋”比喻托尔斯泰的外貌,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身材的矮小与普通,与“天才的灵魂”形成鲜明对比。

(4)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

预设?“小屋”不是指托尔斯泰工作的地方,而是指他的外貌,比喻奇特而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托尔斯泰长相的粗陋。

综上,可得出托尔斯泰的外貌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三、再读课文,品托尔斯泰眼睛的深邃

1.概括“眼睛”描写

师: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预设?写目光犀利;写目光蕴情丰富;写眼睛的威力;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同时提示他人生的不幸。

2.分析“眼睛”特点

师:跳读第6—8段,寻找并画出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比喻句。

(生交流作答)

师:以下是从文中挑选的关于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比喻句组合成的一首小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说说这对眼睛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

眼睛

这道目光像黑豹那样这道目光像锃亮的钢刀那样这道目光像枪弹穿透伪装的甲胄那样

这道目光像金刚刀切开玻璃那样

这对眼睛是手术刀

这对眼睛是X射线

这对眼睛像一只猎鹰

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

——

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

把浅薄的信条撕烂

这对眼睛是寒光四射的匕首

锋刃无情,直戳要害

正好刺中了它主人的心窝

预设?这对眼睛目光犀利、敏锐、深刻,蕴含丰富感情,威力大。

【设计意图】

把比喻句组成小诗,语言特点更加鲜明,让学生理解更为直观、透彻。

3.分析引用句

师:文中引用的高尔基的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课件出示: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高尔基

预设?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它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沛。课文中对这双眼睛的具体描绘可以视为这句话的注脚。这双眼睛因优美的音乐而热泪涟涟,因精神上的满足自在而闪闪发光,因忧郁而黯淡,显得麻木,神秘莫测;或者冷酷锐利,或者意趣盎然。

4.分析比喻句

师:齐读下面这两个比喻句,交流其含义。

课件出示: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2)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