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落实主干知识;落实主干知识;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1.原因
(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2)直接原因:鸦片战争的战败,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
(3)主观原因: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代表:林则徐、魏源。
3.主张: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
4.作用: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二、“中体西用”思想(地主阶级洋务派)
1.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的形势。
(2)清政府内部分裂,出现了洋务派。
2.代表:中央以奕,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
3.主张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2)“师夷长技以自强”。;4.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筹划建设近代海军。
5.影响:迈出了中国历程的第一步。;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的产生。
(2)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3)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制度。
(4)局限: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它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2.康梁维新思想
(1)背景: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严重;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2)代表;(3)实践:戊戌变法。
(4)影响:是中国近代一次,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四、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形成
(1)过程
①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②阐发:在《民报·发刊词》上,纲领被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2)内容
①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
②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
③民生主义:即“”,主张核定地价,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3)评价
①进步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②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4)实践
①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②《临时约法》:1912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捍卫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突破核心考点;考点一“雾里看花”——“中体西用”思想;2.多元史观评价“中体西用”主张
(1)从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2)从现代化史观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从整体史观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4)从文明史观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1.论从史出
鸦片战争前后统治者传统观念的变化
史料一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传统,足以影响士大夫对外之基本态度。其一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其二是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历代积累的经验,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
结论史料主要叙述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造成了“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史料二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