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部编版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精品课件—《望海潮》《扬州慢》;反复吟诵,感受词的韵律美,把握情感基调。;古语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诗有:“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些城市的美,已经深深地印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里。;“初见惊鸿,再见倾城”,央视财经频道的《魅力中国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节目组拟举办一场主题为“品词中雅韵,赏名都风光”的推介词创作大赛,以杭州与扬州这两座江南名城作为推介对象,请从中选择自己喜爱的城市,适当融入《望海潮》或《扬州慢》的诗句,为诗词配图,并写一段推介词。;任务一;柳永和姜夔都是深谙音律的词人,请找到《望海潮》和《扬州慢》的韵脚,并说说这样的韵脚有什么样的特点与效果。;望;扬;;发现城市的诗意;请从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中,各选择一个词语概括所写城市的特点。;发现城市的;发现城市的;;对比意象
为诗词配图;;;“为诗词配图”作品展;单击此处添加
章节标题;赏析手法
聚焦城市细节;同样是描写城市,两首词选择的意象不同,手法各异。两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同样是描写城市,两首词选择的意象不同,手法各异。两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扬;走进城市的兴衰记忆;为什么会出现一“喜”一“悲”不同的情感?;这是柳永投赠之作。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途经钱塘(今浙江杭州)。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写下了《望海潮》首词,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时作者二十余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完颜亮不久在瓜州为其臣下所杀。根据此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一座城一种记忆,《望海潮》和《扬州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你从中选择你比较喜欢的城市,撰写推介词,参加比赛。;请你从中选择你比较喜欢的城市,撰写推介词,参加比赛。;《望海潮》《扬州慢》,这两首词都是描写城市景象,但两首词选取的意象不同,组合方式不同,表现手法不同,所呈现的意境、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文本比较分析。;喜欢柳永的表达。柳永以如椽之笔,描绘的杭州城自然人文之景俱佳,展示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对杭州城的讴歌、赞美,体现了承平盛世的气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读来令人愉悦。;喜欢姜夔的表达。灾难文学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态,灾难主题是中国文学的恒久母题。在灾难的视野里,人类不自觉地以文学的方式抒发郁积的情感,慰藉受伤的心灵。虽然一向清空骚雅的姜夔不习惯在诗词中与现实对接,但其中对衰亡时局的伤悼和战争劫难的泣诉,还是让人历历在目。读《扬州慢》,我分明看到姜夔用文字在言说两个时空中的扬州故事,在对立的城市记忆中,我感受到了他的悲凉诗心。;诗意是人对城市的生命关照,是个人感触,更是家国情怀;这是两种不同的演绎,无论是从历史真实反映,还是文学的审美表达,都有各自的价值。从历史的真实来看,繁华和灾难是人类进程中的花开花落。从文学的表达来看,讴歌太平与反映灾难都是文学的责任。《望海潮》和《扬州慢》,一写承平盛世,一写劫后空城,内容不同,意趣亦相异,共同构成历史的真实,体现了文学的价值。;你关注过一座城市的命运吗?安宁与浩劫,繁荣与衰落,传承与变迁……你从平凡的事物中看到城市的生命吗?烟火与灯光,车流与晨曦,雾霾与月华……请你说说你曾感受到的城市诗意。;范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