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湖南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第二次大练习
语文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得分:_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说“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最动人的章节之一。黛玉“葬花”,其本身
就是一首无韵的诗,一曲凄婉的人生悲歌。又通过《葬花吟》,让满怀哀愁的黛玉
在“花谢花飞花满天”的画卷里孤独地“忍踏落花来复去”,收拾着满地落花,也收
拾着自己的万千感慨,衬托出“葬花”的诗画意境和艺术美感,展示了黛玉矛盾
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这里既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严酷生活的煎熬,又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的对美好事物的憧
憬,既赋予主体环境生命和性格,又创造了映衬人物性格的艺术氛围,增强了“葬
花”画卷的意境表现,起到了一唱三叹、缠绵悱恻的美学效果。
当然,“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单纯对“景”的描绘还不足以形成诗歌的
意境,意境之形成还离不开“景”与“情”的交织融合。《葬花吟》既有对大自然
景物的诗意赞美——景物,又有对人生如寄的哲理感悟——道理,还有对儿女离
愁别绪的情感抒发——悲情。如写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柳丝
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写人:“独
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
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看着花落的凄苦,吟诗人浮想联翩。黛玉有着花一样
的容貌,身世却如落花一般飘零。自幼无母,不久又离父寄居贾府。在贾府,虽
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的
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无依无靠,又兼其身体有病,
性格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
凉。如此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不得不使黛玉对自身产生绝望之情。对自身存在
的焦虑,加上“情景合一”的特殊境况,她就不难感悟出如此的生命体验而导致
悲情的产生。
从花木的存在状态感己之悲,从美学角度讲,“强调宇宙本身的意蕴和人的精
神境界”“把终极关怀和追求融入诗意之中,用生动感人的形象去打动人的情感,
因而使其更易被人所接受”,这是对美学任务的定位。从文学角度讲,“文学艺术
的责任是以生动的形象感染人”。《葬花吟》以诗画的艺术语言勾勒,吟诗人把花
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自己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
封建恶势力,不单怜花更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满心凄苦地在移步易景、花美花落、风霜雪雨中向前移行,情景交融的自然景观
和生存状态在读者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象。
(摘编自马振龙《浅析〈葬花吟〉之画面塑造与意境表现的美学价值》)
材料二:
《葬花吟》作为诗歌能否代替叙事呢?笔者认为,诗歌和小说虽属不同文体,
在反映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有区别,但就其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来说亦有相通之
处。朱光潜说:“诗是从人生世相中摄取的一刹那,一片断,但艺术予以完整的形
象,因而,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换言之,诗是抒情主体现实生活的艺术性概
括。故而,阅读者可以调动自己的人生经验,结合作品此时和彼时的情境,对创
作者的省略、暗示、悬念、不写之写等诸多方面予以补足。何况,小说作为一种
兼备众体的综合性文体,其对诗歌功能的运用由来已久,而《红楼梦》在这方面
更堪称超越传统。一方面作者摈弃了照搬前人诗歌的做法,直接代之以小说中人
物的创作;另一方面将人物的诗歌创作活动置于情节流动之中,大大拓展了诗歌
的叙事功能。以此言之,《红楼梦》中的诗歌不仅有塑造人物的作用,亦且发挥了
以少胜多、补充叙事的作用。因而,诗意叙事可谓“红学”研究的共识。《葬花吟》
当然也不例外。
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长达百十回却又并不将爱情描写作为唯一主题的长
篇来说,其叙事任务无疑是繁重而庞杂的。在一个方面用笔过多,必然会影响其
他诸方面的叙写。因而,《红楼梦》常以暗示、缺省、主客观悖逆、点此逗彼等诸
多叙事笔法予以填补。而这种填补有赖于读者的补足和融会贯通,以实现与创作
者的精神共享。因而,某种意义上说,读者堪称小说的第二作者。在林黛玉自我
伤悼的青春叹惋中,借着诗言志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