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一模)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长城,在中国古代具有军事防御的重要功能,这从贾谊《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可以看出。
(2)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如柳永《望海潮》便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组对偶表现杭州市民物质的充裕与精神的充实。
(3)古代诗词常常以“梦”为马,将梦的主体带到另一空间或另一时间,如“夜来幽梦忽还乡”,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东金太阳高三二月联考)
(1)在《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表达了杜甫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客人而做准备的兴奋之情。
(2)很多怀古题材的古诗文都有以古鉴今的特点,其中《阿房宫赋》提醒当时的统治者要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的边塞诗中有不少诗句出现了带有异域色彩的乐器名称,它们或者寄寓戍边将士的乡愁,或者展示瑰丽的塞外风情,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东省领航高中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考)
(1)《阿房宫赋》在运用六组排比全面揭露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后,笔锋一转,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天下之人”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独夫”进行比较,层层推进,写出了“秦”与“人”的矛盾之深。
(2)高适《燕歌行并序》中,身处绝境的士兵不顾惜个人利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是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的绝佳写照。
(3)“莺”是古代诗歌中常出现的鸟类意象,人们常借其表达各种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广东省云浮市高三调研模拟检测二)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谈到辞官回家后到西边的田地中春耕时看到的春天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对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
恢宏气象给以了描写,相关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朝李白或杜甫诗歌中上下句都含有颜色词的诗句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二模)
(1)名正,则言顺,则事行。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抓住问题本质,为变法正名的逻辑支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子罕》中与《尚书·旅獒》的“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历史博物馆里学习,你感受到中国古代英雄豪杰的浩然之气,于是敬仰、怀念并叹惋这些英雄人物,不禁吟出唐人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广东省衡水金卷2月联考)
(1)南宋女词人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源于她对陶渊明的仰慕,赞赏其生活态度,于是从《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取“易安”为号。
(2)2025年1月3日,《中国考试》微信号以“善积跬步,可以至千里”为标题对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进行评析。这一标题巧妙化用了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高中学校组织“览黄河秀色,品华夏遗风”研学活动。面对滔滔黄河,同学们纷纷吟诵含有“黄河(或大河、长河)”的古诗词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广东省三校高三下学期2月第一次模拟)
(1)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