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
主要内容
·1·
1.1城镇化发展目标和途径
1.1.1城镇化发展目标
至2010年,自治区城镇人口达到131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至2020年,自治区城镇人口达到163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7%左右。
1.1.2城镇化发展途径
依托资源开发和交通发展,促使县城、集镇迅速发展成相当规模的设市城市;促进大中城市迅速发展、小城市迅速崛起,形成不同规模和等级的城镇群;加快促进“沿线地带”、“沿边地带”和城市周边的产业—城镇带形成;推进农村牧区按照农业发展型、牧业发展型和多元化发展型等城镇化途径发展。
1.2城镇发展战略方针
加快工业化进程,坚持开放、多维空间和因地制宜的城镇化发展途径,使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大力加强大城市的建设,重点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城镇职能应坚持类型多样化、作用专业化、分工协调化和空间分布合理化;城镇空间发展应坚持因地制宜、据点发展、轴线推进、重点突破、整体协调的方针,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并提高辐射能力,依托中心城市组成城镇组群,同时重点培育中部经济区城镇、重点工矿区、口岸城镇及铁路干线和国道沿线城镇,引导城镇相对集中发展,构建与区域基础设施布局、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空间格局;加强城乡协调发展,以城镇和产业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1.3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城镇等级结构分为五个级别,包括2个区级中心城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11个副中心城市(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扎兰屯市、乌兰浩特市、通辽市、赤峰市、集宁市、锡林浩特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临河市)、29个片中心城市、47个旗县域中心城镇和作为乡苏木域中心的一般建制镇。扩大和增强区级中心和副中心城市的规模和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中心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经济辐射能力,稳步扩大和提高旗县域中心城镇的规模和等级。
·2·
1.4城镇职能结构
城镇职能结构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矿业、加工制造业、旅游疗养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贸易金融业等6类23型。
1.5城镇空间结构
遵循“增长为主、均衡为辅、重点突破、据点发展、轴向推进”的方针,以铁路、公路干线为城镇发展主轴线,沿线分布的大、中城市为中心,与周围城镇组成“城镇组群”,形成大集中、小分散的区域城镇空间总布局。
规划形成内蒙古中部城镇组群、河套城镇组群、乌兰察布城镇组群、西辽河流域城镇组群、兴安城镇组群、兴安嫩江城镇组群和呼伦贝尔城镇组群七个城镇组群。在发展轴线方面,依托呼和浩特、包头等中心城市以及京包、包兰、包神等交通通道形成“T”字型产业—城镇一级空间发展轴;依托赤峰市、通辽市等中心城市以及京通、集通等交通通道,依托满洲里、呼伦贝尔中心城以及滨州铁路、G301等交通通道形成两大产业—城镇二级空间发展轴;同时培育产业—城镇三级空间发展轴。
1.6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
1.6.1生态环境保护
围绕把自治区建成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区环境问题得到明显治理,环境污染基本上得到治理,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良性循环,环境与经济、社会得到协调发展,建成清洁、优美的城乡环境。分别提出针对阿拉善风蚀沙化封育区、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区、阴山南北麓风蚀沙化治理区、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区、科尔沁沙地治理区、呼伦贝尔草原治理区、大兴安岭森林资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要求以及针对西辽河、黄河、嫩江等流域的环境保护要求。
1.6.2资源开发利用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规划提出合理开发地下水,用好地表水和降水,全面实施节水措施,提高用水效率;建设大型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和保护。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提出以土地的适宜用途为基础进行分区,
·3·
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矿产、煤炭资源开发方面,提出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1.6.3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发展目标为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创造特色旅游品牌、增加旅游客源、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环境优美的旅游发展网络。综合开发六个旅游经济区,配套建设十条旅游线路,形成“六区十线”的旅游发展格局。
1.7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1.7.1综合交通体系
航空以发展支线航空为重点,开辟新航线,增加通往沿海发达地区的航班航线,力争开通部分国际航线。铁路以延伸干线、完善铁路网为目标,以开辟运煤通道和通达港口、大中城市、旅游城市线路为重点。公路形成连接区内东西部,辐射西北、华北、东北的三横九纵干线运输网络和十二个对外联系的出口。水运发展远景要实现黄河、额尔古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