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5届高三三模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哲学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生命、追求智慧的心路历程。人文语境是民族精神及其生命智慧集中表现出的文化、思想氛围,而中国哲学的创新在宏观演替上,表现为人文语境随着民族精神及其生命智慧的历史变迁而不断变化。
如果说先秦是中国哲学的创发期,生命智慧的觉解过程主要通过诸子散文来叙述,民族精神迎来了“道德之意”的黎明曙光,那么,两汉是中国哲学的感通期,文人学者以堆砌辞藻、繁衍象数的辞赋渲染“天人之际”,民族精神及其生命智慧显露出繁杂和神秘的感应气象。提倡“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其《春秋繁露》便是先秦诸子学说的杂交产物,如《深察名号》是名家的手笔,《天地阴阳》是阴阳家的思路,《郊义》是儒家的章法。
两汉是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天文、历算、医药、诗歌和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盖禄利之路然也”(《汉书·儒林传》)。经学儒术一旦成为“禄利之路”,哲学创新的灵感源泉很快就被穿凿附会的章句训诂淹没。汉末魏初,经术衰败,以品评人物“才性”为话题的清谈之风油然而起,学术思想转出一线生机。
魏晋南北朝属于国家分裂、政权更迭的动荡时期。在动荡中,个体价值独立,主体意识觉醒,学术思想活跃,哲学创新再度风起云涌。继先秦子学之后,玄学的兴起使该时期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又一个思想解放、哲学创新的时代。与先秦的“道德之意”及其散文诗式表达相比,魏晋所辨析的“玄冥之理”显得格外抽象。然而,名教束缚的一时解脱毕竟给哲学思想带来了清新的自然气息,文学创作与哲理运思的巧妙结合,成为魏晋人文语境中最引人注目的表现。陶潜的田园诗篇和《桃花源记》是极富哲理内涵的文学精品,郭象的《逍遥游注》是最有文学韵味的哲学佳作。
隋唐是中国古代社会高度繁盛时期,特别是唐朝,具有包容一切的恢弘气度。地域大开发,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给人文语境注入了新的思想血液和精神营养。“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诗歌创作是隋唐人文语境的主旋律。“古文运动”又让儒教伦理从烦琐的章句训诂中复活,仁义道德在主体精神的“性情之原”扎下新的根系。人文语境的包容大度、诗意韵律和智慧觉解,共同塑造了隋唐哲学的融和特征。儒教经过“古文运动”的复兴与洗礼,刷去了“禄利之路”的尘埃与泥泞,成为雍容华贵、不失气节的“洛阳牡丹”。
然而,五代十国的腥风血雨使学术文化四处飘落。两宋“以文德致治”,民族精神及其生命智慧在豪放与婉约并存的人文语境中,生发出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崇高的历史使命,从而激发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豪迈气概;但沉重的道德义务和政治责任,也诱发出抑制个性、熄灭情欲、攻击异端的内敛心术。宋明理学的“理(天理)欲(人欲)之辨”,既扭曲地反映了商业经济发达、市民意识觉醒的生存境况,又集中体现了家天下的专制霸道和士大夫的因循保守。理学主张的科举教条化,标志着中国哲学创新精神呈现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凄凉景况。
明清之际,随着人文语境的进一步内向收敛,专心训诂考据的“汉学”取代了讲究性命义理的“宋学”,中国古代哲学随之以《四书大全》和《性理大全》式的话语专制和文字监禁宣告了创新精神的枯萎。
中华民族是善思的民族,进入新时代,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我们有责任继承中华民族的善思传统,弘扬中国哲学的创新精神,找到当代中国哲学的特色发展之路,为世界哲学的发展,为人类文化的繁荣,谱写更加灿烂的思想篇章。
(摘编自张立文《中国哲学的创新与和合学的使命》)
材料二:
张立文先生的《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基于中国哲学自身“主体”的演进,论述了中国哲学思潮的系统、有序的发展历程。先秦“道德之意”的核心话题,目的是追求一个没有杀戮的和平安定的生存世界;两汉“天人相应”的话题,宗旨是追究人生存的根据,回应天人感应与相互制约的问题;魏晋探究人为什么活着、人究竟以何样的方式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问题;隋唐“性情之原”的话题,追究人生在世行善积德、惩恶扬善、归宿何在的问题;宋元明清“理气心性”的话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政治(解析版).docx
- 2025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解析版).docx
- 2025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三省精准教学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政治(解析版).docx
- 2025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三省精准教学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政治(原卷版).docx
- 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三模考试地理(解析版).docx
- 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三模生物(解析版).docx
- 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三模生物(原卷版).docx
- 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解析版).docx
- 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三模物理(原卷版).docx
- 2025届四省(陕西山西青海宁夏)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物理(原卷版).docx
- 2025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高考与选考模拟考试(三模)高中信息技术(解析版).docx
- 2025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高考与选考模拟考试(三模)高中信息技术(原卷版).docx
- 2025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三模物理(解析版).docx
- Unit1 词汇晨背版---2024年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夯实基础(北师大版2019).docx
- Unit1 词汇讲解---2024年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夯实基础(北师大版2019).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