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解析版).docx

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5年全国普通高考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齐国关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宗族情况有以下调查:“问宗子之牧昆弟者,以贫从昆弟者几何家?余子仕而有田邑者,今人者几何人?子弟以孝闻于乡里几何人?余子父母存,不养而出离者几何人?问国之弃人,何族之子弟也?”据此可知、当时社会()

A.宗法制受到冲击 B.法治意识逐渐增强 C.井田制日趋瓦解 D.基层治理以德先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齐国)。据题干“问宗子之牧昆弟者……问国之弃人,何族之子弟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齐国对宗族内部管理、子弟孝行、余子经济状况及不赡养父母等问题的调查,反映了宗族内部嫡长子(宗子)权威削弱、余子(非嫡长子)经济地位上升、孝道伦理松弛等现象。这些现象表明传统宗法制度下的等级秩序和血缘纽带受到现实冲击,A项正确;题干未涉及法律条文或刑罚执行,无法体现法治意识增强,排除B项;井田制瓦解与土地私有化相关,但材料聚焦宗族内部问题,未直接反映土地制度变化,排除C项;“以孝闻于乡里”的调查虽涉及道德,但整体材料更强调宗族管理混乱和伦理失序,而非突出基层治理的德治导向,排除D项。故选A项。

2.汉初对出入关物资的管理十分严格,无论是关内还是关外,马匹以及金、铁、铜等贵重金属不允许私人贩卖。重要物资买卖必须由官府进行,携带金、银、马匹等入关者必须向当地官员登记,否则“与出同罪”。这一举措()

A.维护了边境地区安全 B.抑制了商业贸易发展 C.阻断了中外经济交流 D.消除了民间走私隐患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初(中国)。据题干“重要物资买卖必须由官府进行,携带金、银、马匹等入关者必须向当地官员登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严格的物资管控政策,禁止私人贩卖马匹、金属等战略物资,重要贸易由官府垄断,这一做法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限制了民间自由交易,客观上抑制了商业贸易的活跃性,B项正确;物资管控可能间接维护边境安全(如防止战略物资外流),但题干未直接体现对边境安全的实际效果,排除A项;“阻断中外经济交流”不符合史实(汉初仍存在对外贸易),且题干中的“关”更可能指国内关卡而非国境,排除C项;“消除”走私隐患过于绝对,严控政策只能减少而无法彻底消除走私,排除D项。故选B项。

3.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辈实治乱所系,尤须得人。”后“造大理卿孙伏伽等二十二人,以六条巡察四方”。这反映了唐初()

A.强调官员选拔任用 B.国家治理以民为本 C.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D.高度重视地方吏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句,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造大理卿孙伏伽等二十二人,以六条巡察四方”等信息可知,唐太宗认为地方吏治非常重要,而自己久居深宫,并不了解地方的治理情况,于是加强了监察,D项正确;材料涉及对地方吏治的监察,不涉及官员选拔任用,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百姓,因此不能看出以民为本,排除B项;材料强调加强监察,以澄清吏治,并不涉及行政效率,排除C项。故选D项。

4.明代中后期,儒学家王龙溪开展经义讲学活动,“始而至会者惟业举子也,既而闻人皆可以学圣,合农工商贾皆来与会”。他以“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话题入手,得出“百姓日用即是道”的开悟。这体现了当时()

A.儒学发展趋向世俗化 B.阶层流动异常活跃 C.基层教化约束力增强 D.早期启蒙思想产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句,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后期中国。根据“合农工商贾皆来与会”“人皆可以为尧舜”“百姓日用即是道”等信息可知,材料中儒学家倡导人人皆可为尧舜,“道”蕴含在百姓日用中,这体现了儒学发展世俗化的倾向,A项正确;?“阶层流动异常活跃”?指的是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变得非常频繁和显著,即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转换和变动变得异常迅速和显著,与材料不相符,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儒学家王龙溪讲学中涉及的部分观点,不能看出社会基层教化的约束力增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