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时空坐标
佛教传入
西学东渐
课程标准
中学西传
1、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壹: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一、佛教传入中国
(一)传入过程
1、两汉之际:
佛教传入中国。
永平十年(68年)于大月氏遇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得佛像经卷,用白马载抵洛阳,明帝为其建白马寺,译四十二章经。
壹: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一、佛教传入中国
(一)传入过程
2、魏晋南北朝:
(1)佛教日趋兴盛
思考:结合所学,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为何兴盛?
①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麻醉人民,维护统治;
②动荡年代,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给与人们精神寄托;
③独立的寺院经济(寺院占有土地,僧尼不入户籍);
④佛教为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
壹: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一、佛教传入中国
(一)传入过程
2、魏晋南北朝:
(1)佛教日趋兴盛
思考:封建统治者为何“灭佛”?
材料:魏晋南北朝时一些佛寺“侵夺细民,广占田宅”,招揽农民,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政府对其免征徭役、兵役和赋税,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且佛教的出世态度有悖于儒家伦理纲常。
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大量钱财;
②大量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③破坏家庭秩序。
壹: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一、佛教传入中国
(一)传入过程
(2)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三教合流
2、魏晋南北朝:
(1)佛教日趋兴盛
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壹: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一、佛教传入中国
(一)传入过程
3、隋唐时期:
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4、宋明时期:
儒:孔孟正宗(核心)
佛:人生命运
道:宇宙自然
宋明理学
壹: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一、佛教传入中国
(二)传入影响
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1、概况:
壹: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一、佛教传入中国
(二)传入影响
2、积极:
①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
②中国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壹: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一、佛教传入中国
(二)传入影响
3、消极:
材料: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造成苦难的原因不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不是吃人的社会,而是“业”,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樂”境界。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佛教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所乐于接受和利用的。
——叶洵灶:《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
①佛教文化宣扬因果轮回、消极避世;
②影响农业生产和国家财政收入;
③冲击封建正统思想和伦理,不利于社会稳定。
壹: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二、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近代西方学术思想(科技及思想文化)逐步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①明末清初:主要是科学技术的传入,至多叫做“西学东来”,此时西学对于中学并未构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也没有使中国产生根本性变革。
概念解析
阶段划分
②晚清民初(近代以来):西学确实对中学构成了根本性的挑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西学东渐”。西方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传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③《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
壹: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二、西学东渐
(一)明末清初
1、明末:
利玛窦制定了适应中国社会文化的传教策略,使西学在中国传播成为可能
①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
②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
③《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
壹: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二、西学东渐
(一)明末清初
1、明末:
①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
②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
2、清初:
①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
壹: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二、西学东渐
(一)明末清初
探究1:结合材料与所学分析早期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确切的讲应该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涉及天文、历法、物理等应用科学技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先后进入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共30张PPT) 2025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内嵌视频+音频).pptx
-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共27张PPT)(内嵌视频+音频).pptx
-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共25张PPT)(内嵌视频+音频).pptx
-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用两位数乘、除 课件(共13张PPT)(内嵌视频+音频).pptx
-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共含答案)(内嵌视频+音频).pptx
- 沪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5-8语法复习课件(内嵌视频+音频).pptx
- 第3单元 大阪采访之旅 第12課 最終日 课件—新版标准日本语中级上册(内嵌视频+音频).pptx
- 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导言课 课件(共40张PPT) 2025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内嵌视频+音频).pptx
-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复习课件(共25张PPT)(内嵌视频+音频).pptx
-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件(共21张PPT)(内嵌视频+音频).pptx
-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音频).pptx
-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 2025年高二语文统编版(2025)选择性必修中册(内嵌视频+音频).pptx
-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教学课件(共25张PPT)(内嵌视频+音频).pptx
-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共29张PPT 内嵌视频)(内嵌视频+音频).pptx
-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内嵌视频+音频).pptx
-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1.1追求智慧的学问——教学课件(共33张PPT)(内嵌视频+音频).pptx
- 复习课件:202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导言课(16张PPT)(内嵌视频+音频).pptx
- 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共33张PPT) 2025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内嵌视频+音频).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