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货币的非国家化》读后感1000字
《货币的非国家化》读后感1000字:
《货币的非国家化》是哈耶克最后一本经济学专著,比起他那些
闻名遐迩名垂青史的大作,这本书似乎不那么引人注目。因为它似乎
走得太远,太偏激,而“主流经济学家”和“银行家”们不会把它当
真。
哈耶克在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里探讨了打破货币发行垄断权、由私
人部门发行竞争性货币的可能性,以消灭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对自由
社会造成的伤害。即便有着极其鲜明的指向,但其实哪怕仅仅在几年
前,哈耶克革命性的建议似乎更多地还只具有精神层面上的象征意义,
而并未获得多少现实性的关注。大家谈论的角度更可能是,在货币问
题上坚持竞争性安排,是哈耶克与新古典经济学家最重要的差异,鲜
明地体现了奥地利学派彻底的自由精神。就像刘军宁所说,哈耶克的
伟大之处在于他促成人们去进一步思考:还有什么是被国家以各种借
口垄断在手,但原本却应当是属于个人的自由。
这种局面最终被数字货币近年来的突飞猛进所打破。“比特币”
在2013年光辉灿烂的历程给本书作了一个生动的现实注脚,它清晰
地提醒着我们,私人货币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事实上不同于
我们的一般错觉,法定货币其实才是非常晚近的产物)。
1
货币与非货币之间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界限,就像哈耶克在本书
中提到,金德尔伯格在金融危机史中讨论过的那样,无论以何种特定
流动资产的形式将“货币”定义下来,货币化都将在该定义之外的地
方进一步发生。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私人货币极可能是经济与技术
发展的必然产物,无论我们观念上接受与否,只要达到一定条件它自
然而然地会在市场某个地方以某种形式冒出来。
事实上,哈耶克间接提到了中国的“交子”,这固然不是政府发
行的货币,同样中国后来各大钱庄发行的银票也成了事实上“货币”,
这同样不是政府发行的。回溯货币尤其是信用货币的历史就会发现,
一开始所谓的“信用货币”往往是个人之间的相互承认,而与政府无
关。随着政府规模的扩大,读后感逐渐垄断了货币发
行的权利,但这不意味着政府的信用就一定可靠。政府也会破产,最
明显的例子是弗里德曼在《货币的祸害》中对国民党溃败的解释,政
府发行的货币贬值过快,政府信用一文不名,民间开始用大米香烟等
“等价物”来替换政府的“法币”,通货膨胀成了国民党溃败的重要
原因之一。也就是说,从一开始货币就不是政府的天然职能,而且政
府信用也不是全然可靠,在这种情况下,设想自由货币制度并非异想
天开。
这样看来,哈耶克对“当下政治必然性”的不屑一顾是极富远见
2
的。哈耶克在本书中对私人货币的流通安排、竞争体系、价值确定、
控制可能性、币值稳定性、货币政策、汇率纪律、财政安排等方面做
了初步但并非粗浅的讨论。这让我们得以回归基础性的视角来看待、
讨论这一过程。当然哈耶克的很多看法都基于他所处时代的条件与环
境,但他提出的基础问题是一般性的,只是在特定情形下以不同方式
反映出来而已。在对私人货币的讨论中,只有这种问题才是真正重要、
根本、富于启发性的。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