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读后感之知易行难.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治通鉴》读后感之知易行难

《资治通鉴》读后感之知易行难:

自二○一二年以来,于今五年,《资治通鉴》算是囫囵吞枣般看

了三遍有余,但对于某些方面来讲,还是犹如初读。关于这套书的魅

力我就不多说了,文笔优美,前人花心学而凝聚成的知识精华,我相

信会一直流传下去哺育后人,直到有更好的书籍代替它。

若总结我的感想,我是不吝赞美的。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此书可

为君子鉴,可为小人鉴;可为官者鉴,可为百姓鉴;可为善者鉴,可

为恶人鉴;可为智者鉴,可为愚者鉴。正如某位古人所说,此书为一

条大河,我辈埋头其中可以畅饮。进可以修身治国,退可以隐居遁世;

君子可以学习治世,小人可以领会为恶;君子可以学习如何防范小人,

小人可以学习如何罗织君子。君子小人各取所需,也难怪此书历时千

年而仍为众人所推崇。

君子看他皮里阳秋,小人学他权谋纵横。悲哀啊,司马温公当真

有此意么?

知易行难。司马温公借修书而远党争,有幸得到宋英宗、神宗成

人之美,否则此书也难以成行。温公与其子司马康,以及刘颁、范祖

禹等专心修书以明其志,何其幸运。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司马

温公返朝,立废新党之政,卷起北宋后期新旧党之争,直至北宋灭亡。

1

痛哭流涕啊,温公岂不知党争之弊,为害之深,但所行又何其相悖也?

可怜天下人,知其理者多,行其道者鲜,司马温公犹如此,吾等

小子又何敢自诩。

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恐怕未必!曹魏有鉴于

汉朝宗室、外戚、宦官带来的政权不稳定,于是采用弱宗室,废除中

常侍等宦官职位,改用散骑常侍等士人,并诏令外戚不得干政。人算

不如天算,短短四十来年,司马氏篡魏。西晋司马氏又鉴于曹魏弱宗

室,自己才能乘虚而入夺取大位。于是大封宗室,以

为能巩固司马氏于万代。谁知司马炎刚入土,八王之乱就把朝堂搞的

天翻地覆,自相残杀,白骨遍地,最后中原政权也拱手送人,为他人

做了嫁衣裳。所幸的是各民族经过南北朝大融合,成为一家人矣,如

此局面又岂是前人所能预知?

政治是残酷的,一旦陷入权力漩涡,至死方休。权力交替,鲜血

满地,参与之人,成王败寇。其实对于失败者而言,死乃其幸运,不

幸者,族灭矣。且看看大唐盛世,从唐太宗开始,以至唐景宗结束,

近三百年,皇权交接哪一次不是鲜血满地?

崇尚道义,崇尚诈谋?这是一个悖论。我们常说诈谋只能行之一

时,不能行之一世。然道义若不胜,又何从求存呢?或许有人说:“道

义、诈谋只是行事的两种方式而已。心中是恶,所行道义也是恶;心

2

中是善,虽行诈谋亦是善。”那么我想反问:“如何知道心中是恶是善?”

这个问题恐怕自己都会吓倒自己,又何从去读懂他人之心!

人们常言:“读史可以明智。”我看是大谬。若读史能明智,辩黑

白分是非,为何读书人中是非不分、黑白不明之人数不胜数?李林甫、

蔡京、严嵩之流,一等一的读书人,他们会不懂历史?在人性欲望面

前,明智就是一个屁话,随风而散。

知易行难。人生一世,能活得明白,行明白事,就差不多了,何

谈其他奢望?我用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北邙山怀古》来做此篇的

结尾吧!文:鸣原堂团队作品佩韦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

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

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

便是君,也唤不应;

便是臣,也唤不应!

3

文档评论(0)

飞龙在天露呃呃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