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东西方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流程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科李庭赞
背景知识2消化不良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很高,约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1984年Thompson提出了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dyspepsia,NUD)的概念,但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一词内涵欠明确,近年来国内国际上对消化不良问题进行了多次专题研讨,建议将NUD改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
消化不良-多发病3国外统计:患病率约为20-49%新加坡:45%Kang,1983英国:41%Jones,1989美国:26%Talley,1992尼日利亚:69%Olubuyide,1986东非:62%Gatumbi,1970丹麦:25%,Hollmagel,198226%,Banke,1975瑞典:26%Tibblin,1985挪威:20%,Johnsen,198828%,Bernersen,1990澳大利亚13%Talley,1997
消化不良-病因学4器质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道系统疾病食管炎癌药物功能性消化不良(=非器质性)消化不良
FD定义:系指持续或反复的上腹部疼痛、早饱、嗳气、返酸、烧心、恶心、呕吐、等其它有关的上消化道症状,近一年超过12周发病(时间不要求是连续的),同时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肿瘤、糜烂等器质性病变,也无上述疾病史,B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及胃肠道器质性疾病,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等全身性疾病,此为临床诊断标准。科研标准还需附加条件:追踪2-5年且2次以上胃镜未发现新的器质性病变,无腹部手术史。
消化门诊病人症状调查(N=7106)饱=饱胀+嗳气+早饱;痛=腹痛+反酸+烧心
分型目前临床分型还未统一1988芝加哥分型:011,反流洋型;2,运动障碍样型;3,溃疡型024,吞气症;5,非特异型。1991荷兰分型:031,反流洋型:烧心、反胃;2,运动障碍样型:部位难以确定的腹部不适、饱胀或恶心;3,溃疡型:部位确定的上腹痛,食物或抗酸剂能使疼痛缓解;4,非特异型:不能归于上述三类的消化不良。04
1,运动障碍样型;2,溃疡型;3,非特异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排除出功能性消化不良,部分功能性消患者如同时出现排便异常,符合IBS标准,则诊断IBS。(注意:英国和加拿大仍执行1991荷兰分型。我国执行罗马Ⅱ。)1999罗马Ⅱ分类系统
功性消化不良(FD)发病机理10FD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很高,但其发病机理尚未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综述了胃肠动力障碍,胃酸分泌,胃和十二指肠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精神社会心理因素等在FD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但迄今对FD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现将FD可能的发病机理进行讨论。
胃肠动力障碍的机制0120-50%FD患者的胃动力异常,原因可能有肠道神经系统和平滑肌功能异常,也可能因为更高水平的功能紊乱,如植物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激素—脑—肠轴的功能异常等,各种应激和精神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也引人注目。02
胃肠动力障碍是消化不良症状的病理生理基础胃排空迟缓胃窦收缩力↓胃节律紊乱胃动过速近端肠动力异常胃排空迟缓餐后胃底受容性舒张↓胃底动力紊乱胃窦动力异常2016幽门功能障碍十二指肠反流IMMC减少Ⅲ相期缺心、呕吐腹胀、早饱空腹症状
目前研究FD的胃动力障碍主要是观察胃在消化期和消化间期的运动是否正常。
胃窦功能异常健康人:消化间期胃呈周期性运动称消化间期运动周期(IDMC)或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波(MMC)MMC分三期Ⅰ期:静止期,无收缩运动,持续45-60分钟;Ⅱ期:有不规则收缩运动,30-45分钟;Ⅲ期:收缩规则、有力、呈推进性,持续5-10分钟。
FD时MMC的频率、产生及传播可出现异常,MMC各期紊乱,MMCⅡ期收缩节率、幅度异常,MMCⅢ期出现次数减少甚至缺如,消化间期运动周期延长,这一方面引起十二指肠—胃胆汁反流增加,从而减弱远端胃廓清的能力;另一方面延缓胃排空。促动力剂西沙必利能改善症状,促进胃排空增快,进一步证明胃动力障碍是FD的主要病理生理。
协调收缩协调障碍胃窦 十二指肠胃窦 十二指肠胃窦十二指肠协调障碍导致消化不良症状
胃排空障碍01近端胃的容受性舒张、适应性松弛、中间横带、远端胃的时相性收缩及胃幽门十二指肠的协调性运动共同影响胃的排空。胃排空障碍在FD的发生率25-82%。02
FD胃排空无明显延迟的病例,用核素法将胃分为近远两部分,可显示FD病人餐后食物在胃内的异常分布,健康志愿者的餐后胃近段部分食物显明显高于FD组,但9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