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07.060
CCSA47
GZQXXH
贵 州 省 气 象 学 会 团 体 标 准
T/GZQXXH0001—2024
区域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RegionalEcosystemQualityAssessment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2024-12-26发布 2025-01-10实施
贵州省气象学会??发布
T/GZQXXH0001
T/GZQXXH0001—2024
PAGE\*ROMAN
PAGE\*ROMANII
目 次
前 言 II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 1
评价指标 2
分级标准 5
附
录
A
(规范性)
生态系统质量指标体系及数据 6
附
录
B
(资料性)
评价指标基准值和权重的确定 7
附
录
C
(资料性)
计算方法 10
参
考
文
献 1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系统生态质量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以及各指标数据数据获取方
法。
本标准适用于省市、县域和气候区的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质量状况评价。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型附录
本文件由贵州省气象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贵州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军邦、廖留峰、王绍强、段莹、欧阳煕煌、左婵。
T/GZQXXH0001
T/GZQXXH0001—2024
PAGE
PAGE10
区域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态系统质量的术语和定义、区域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指标、计算方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省、市、县不同区域开展生态系统质量的综合评价。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52/T755-2012贵州省气候评价规范
GB31222-201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高空气象观测站GB/T201010-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35219-2017地面气象观测站气象探测环境调查评估方法GB/T42340-2023生态系统评估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评价方法HJ192-2015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HJT192-200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HJ1176—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数据质量控制与集成
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LY/T
1721-2008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LY/T
1952-2011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
NY/T
1233-2006
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NY/T395-2000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生态系统Ecosystem
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环境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来源:F.StuartChapinIII,PamelaA.Matson,HaroldA.Mooney,李博、赵斌、彭容豪等译.陆地生
态系统生态学管理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P4.有修改;GB/T42340-2023.7.1,有修改.]
生态系统功能Ecosystemfunction
生态系统功能是指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实现并体现为调节气候、支持基础物质生产、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的各种作用。
[来源:F.StuartChapinIII,PamelaA.Matson,HaroldA.Mooney,李博,赵斌,彭容豪等译.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管理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有修改;GB/T42340-2023.7.1,有修改.]
生态系统功能Ecosystemfunction
生态系统功能是指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实现并体现为调节气候、支持基础物质生产、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的各种作用。
[来源:F.StuartChapinIII,PamelaA.Matson,HaroldA.Mooney,李博,赵斌,彭容豪等译.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管理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8.有修改.邵全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GXDSL 033-2025 智能安防中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标准.docx
- TGXDSL 037-2025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自适应学习系统标准.docx
- TGXDSL 038-2025 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产品质量检测标准.docx
- TGXDSL 039-2025 人工智能在物流仓储智能调度标准.docx
- TGXDSL 040-2025 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交通管理应用标准.docx
- TGXHS 001.1-2025 公路工程施工原始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规程 第1部分:数据采集.docx
- TGXSES 0001-2025 广西生态质量遥感监测野外核查技术规范.docx
- TGZDFA 001-2025 区块链异常金融交易行为分类及特征指标.docx
- TGZQXXH 0002-2024 气候康养示范区评价规范.docx
- TGZQXXH 0003-2024 公共性生态产品核算技术规范.docx
- TGZQXXH 0004-2024 地闪密度计算方法与应用规范.docx
- TGZTSS 15.2-2024 凉都高山茶 第2部分:工夫红茶.docx
- TGZTSS 15.4-2024 凉都高山茶 第4部分:功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docx
- TGZWEA D01-2025 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概(估)算编制规定.docx
- TGZWEA E01-2025 输水工程金属结构设备风光互补自供电系统技术要求.docx
- THAS 147-2025 化妆刷规范规程.docx
- THBABEE 001-2025 蒸压骨料尾料砖.docx
- THBAS 108-2025 黄冈市居家老年人助洁服务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