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三校(东莞市大岭山中学、东莞市众美中学、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docVIP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三校(东莞市大岭山中学、东莞市众美中学、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三校(东莞市大岭山中学、东莞市众美中学、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谭元亨在《中国文化史观》中认为中国文化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春秋战国,为中原文化的相互激活;魏晋南北朝,为南北文化的交融;盛唐之际,则为亚洲文化大汇聚;迄近代,当是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的逐步融合。”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历史发展推动文化交流

B.中原文化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C.传统华夷观念根深蒂固

D.华夏文明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2.明末,徐光启召集耶稣会士以及一些中国助手编撰《崇祯历书》,该书大量介绍欧洲新天文知识,如开普勒的《宇宙和谐论》、《哥白尼天文学纲要》等,后世评价这部历书“与当时世界天文学同步”。《崇祯历书》的编撰()

A.主要源于对传统科技的总结提升

B.是早期全球化下西学东渐的产物

C.全盘吸收了西方科学思想和技术

D.说明当时中国科技仍领先于世界

(★★★)3.公元9世纪,一位阿拉伯学者写道:“印度的文献被翻译,希腊人的智慧也被译了出来,还有波斯的文学,也翻译了”“这让一些作品增色不少”。由此可知,当时()

A.阿拉伯帝国统治范围广大

B.阿拉伯文化源自于希腊文化

C.西亚地区是世界文化中心

D.阿拉伯人成为文化交流桥梁

(★★★)4.拜占庭帝国即是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

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

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的发展

(★★★)5.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A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

阿拉伯文学具有独特性

B

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

俄罗斯继承了拜占庭文化

C

12世纪末,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

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D

玛雅人发展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阿兹特克人农业的特点之一是“浮动园地”;印加人建造彰显高超建筑艺术的马丘比丘城

古代美洲文明呈现多元特征

A.A

B.B

C.C

D.D

(★★★)6.如图是某一时期人口南迁示意图。据图示信息,这次迁徙()

A.夯实了南方政治经济重心的地位

B.初步实现了对南方地区的开发

C.奠定了南方经济文化中心的基础

D.推动了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7.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征服打断了印第安古代文明的正常发展,随之出现了欧洲文明、非洲文明与印第安文明碰撞、交流和融合的过程,到18世纪形成了一种新的文明结构。据此可知,拉美文明()

A.具有明显的混合色彩

B.受益于近代生产方式的推动

C.近代化进程比较顺利

D.影响了民族独立道路的选择

(★★★)8.20世纪70年代的澳大利亚“国民来自120多个国家,由140多个民族组成,讲90多种语言,发行着大约70多种语言的报纸和20多种语言的期刊”。这一状况()

A.体现了欧洲文化主流地位的丧失

B.源自于近代的殖民扩张

C.反映了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特征

D.得益于国际分工的深化

(★★★)9.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的人使用;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从社会史研究视角看,这主要反映了丝绸之路()

A.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

B.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体现不同文明间的激烈碰撞

D.促进各地人民物质生活更加丰富

(★★★)10.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从菲律宾的马尼拉起航驶往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的货运船只(木制帆船)的货源主要来源于中国,货物主要是中国生丝与丝绸。这些贸易的发生主要缘于()

A.欧洲科技进步使人们相信地圆学说

B.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西班牙开辟了连接亚美两洲的航线

D.《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文明的宣传

(★★★)11.长期以来欧洲人热衷于来自中国的丝绸、织锦等纺织品和工艺,印有中国特有图案的“华托裙”成为很多欧洲贵妇喜爱的服饰。到18世纪中期,中国服饰装扮的化装舞会一度成为欧洲大众的时尚活动。这种现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像个〜孩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没有找到的资料可以私信,这边帮忙下载一天一篇不收费,多出的看心情收费,欢迎留言,回复可能不及时请谅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