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三大监测培训课件
CATALOGUE目录监测概述与目标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现场实践操作培训数据处理与报告编制技巧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监测概述与目标01
监测定义评估现状预测趋势发现问题监测定义及重要性对环境、生态、社会等各个领域进行长期、连续、系统的观察和测量,以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的过程。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参考。通过监测可以了解环境、生态等领域的当前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环境、生态等领域存在的问题,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
对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以评估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变化趋势。环境监测体系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动态变化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以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态安全。生态监测体系对社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以评估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问题。社会监测体系三大监测体系介绍
010405060302培训目标:通过本次培训,使学员掌握三大监测体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员的监测能力和水平。期望成果掌握环境监测、生态监测和社会监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环境监测、生态监测和社会监测的主要方法和技术;了解环境监测、生态监测和社会监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环境监测、生态监测和社会监测任务。培训目标与期望成果
空气质量监测02
空气质量指标及标准空气质量指标包括颗粒物(PM2.5、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等主要污染物。空气质量标准各国和地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指导原则,制定相应的空气质量标准,如美国的NAAQS、欧洲的CAQS等。健康影响不同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同,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中可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03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为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进行定期的设备校准、维护以及数据审核。01监测设备包括颗粒物监测仪、气体分析仪、气象参数监测仪等,用于实时、准确地测量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02监测方法包括定点监测、移动监测、遥感监测等,根据监测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监测设备与方法
数据可视化利用图表、地图等方式将数据可视化,更直观地展示空气质量状况。数据处理对原始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算各项空气质量指标,如日均值、年均值等。报告编制根据数据处理结果,编制空气质量监测报告,包括现状分析、趋势预测、健康影响评估等内容,为政策制定和公众健康提供参考。数据处理与报告编制
水质监测03
水质指标及标准包括色度、浊度、悬浮物、透明度等,反映水的感官性状。包括pH值、硬度、碱度、重金属含量、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等,反映水的化学性质。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反映水的生物污染状况。包括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等,反映水的放射性污染状况。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放射性指标
根据监测目的和区域环境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如河流的上下游、湖泊的不同区域等。采样点设置原则采样时间和频率采样方法和器具样品保存和运输根据水质变化规律和监测目的,确定合适的采样时间和频率,如每天、每周或每月采样一次。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器具,如塑料瓶、玻璃瓶等,避免对样品造成污染。采取适当的保存措施,如冷藏、添加保存剂等,确保样品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不发生变化。采样点设置与样品采集
包括重量法、容量法、比色法、分光光度法等,用于测定水质中的常规指标。常规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用于测定水质中的微量和痕量元素。仪器分析方法利用生物个体或种群对水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来评价水质状况,如生物毒性试验、生物群落监测等。生物监测方法利用自动监测仪器对水质进行连续或间断的自动监测,具有实时性、连续性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自动监测技术实验室分析技术
土壤污染监测04
铅、汞、镉等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农药、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残留,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构成威胁。核废料处置不当或核事故导致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对土壤及周围环境造成长期影响。030201土壤污染类型及危害
根据污染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等条件,合理设置采样点,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布点原则采用挖掘法、钻探法等方法采集土壤样品,注意避免交叉污染和样品变质。采样方法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妥善保存和运输,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样品保存与运输采样布点与样品采集
前处理方法对土壤样品进行破碎、筛分、干燥等前处理,以满足后续分析的要求。分析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分析方法,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应用运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如电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