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科普教学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通常在每年7月6-8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05°,暑气渐盛,但还未到最热,民间有“小暑过,一日热三分”的说法二十四节气
CONTENTS壹起源与历法智慧OriginsandCalendarWisdom贰气候与自然现象Climateandnaturalphenomena叁民俗与文化风情Folkloreandculturalcustoms肆养生与生活指南WellnessLivingGuide
起源与历法智慧OriginsandCalendarWisdom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公历7月6-8日交节。古人依太阳在黄道位置划分节气,当太阳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解》释“暑,热也”二十四节气
节气由来:夏日时光的刻度01二十四节气古人依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一年划分为24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05°时,迎来小暑。它标志着盛夏正式登场,此时地面吸收热量大于散发,为后续酷热积累能量。这一节气体现了先民对季节更迭的精准观察,是农耕文明中指导农事、顺应自然的时间智慧结晶,也承载着中华文化对自然节律的深刻认知源小暑起源于古人对太阳运行轨迹的观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热小暑期间我国进入高温多雨模式,此时太阳辐射虽减弱,但热量持续累积,“小暑过,每日热三分”俗饮食上南方“食新”、北方吃饺子;传统活动有晒伏姜、晾衣物,部分地区还有“看谷秀”养小暑养生需顺应自然,起居遵循“晚睡早起,午间小憩”,保持室内通风,饮食注重清热祛湿
天文密码:太阳的轨迹奥秘02二十四节气古人依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一年划分为24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05°时,迎来小暑。它标志着盛夏正式登场,此时地面吸收热量大于散发,为后续酷热积累能量。这一节气体现了先民对季节更迭的精准观察,是农耕文明中指导农事、顺应自然的时间智慧结晶,也承载着中华文化对自然节律的深刻认知黄经105°:黄经是天文学中衡量天体在黄道上位置的坐标,当太阳在黄道上运行至105°时,便迎来小暑节气。黄道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古人将其划分为360°,对应二十四节气,每15°一个节气2.昼长夜短:小暑时节,北半球依然保持昼长夜短的状态。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小暑时太阳直射点虽已从北回归线南移,但仍位于北半球,使得北半球白昼时间长于黑夜3.热量积蓄:小暑期间,热量积蓄现象十分明显。尽管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辐射强度较夏至有所减弱,但此时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仍然大于其向空中散发的热量。地面如同一个“储热体”,不断积累热量,使得气温持续升高太阳轨迹暑热之基
节气传承:千年农耕的指南针03二十四节气壹时序坐标小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古人标记农耕时间的重要坐标贰耕种指南小暑时节,民间流传众多农谚,如“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叁生产调度小暑不仅指导播种,还对农业生产调度意义重大。此阶段农民会根据气候特点肆文明赓续小暑承载的农耕文化代代相传,从古代的观象授时到现代的农事参考小暑是农耕文明的时间坐标,古人据太阳轨迹定节令,以“小暑不种薯”等农谚指导播种时机,调度灌溉、防灾等生产活动暑令农耕千年传续
气候与自然现象Climateandnaturalphenomena小暑时我国大部高温多雨,多地均温超26℃,热浪渐盛。南方频降雷阵雨易致洪涝,北方降水助作物生长。物候有三候: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鸷,体现生物对酷暑的适应二十四节气
热力初显:高温模式启动01二十四节气小暑期间,我国大部地区日平均气温突破26℃,华北、黄淮等地可达28-30℃温度阈值突破长江中下游至华南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高温叠加90%以上的空气湿度地域热力差异小暑高温源于“太阳辐射-地面蓄热”的能量累积,太阳直射点南移使辐射强度减弱热力成因解析水稻、棉花等喜温作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但持续高温易导致水稻“热害”,棉花蕾铃脱落自然生态响应高温环境下,人体日均出汗量可达1.5-2升,电解质随汗液大量流失,易引发中暑、热痉挛等症状人体热应激反应农谚“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若小暑阶段酷热难耐,预示大暑可能因副高减弱出现短暂降温民间热力警示
雨热同季:降水的奇妙节奏02二十四节气小暑期间,我国降水呈现“南涝北湿”的时空分布时空降水特征南方受东南季风与热带气旋影响,日均降水量达50-80毫米,长江中下游至华南常现连续暴雨雨水与高温同步为作物提供“天然温室”雨热协同效应水稻分蘖期需25℃以上水温配合日均10毫米降水,此时长江流域早稻进入灌浆期,充足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