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_T1051-2010_桑蚕一代杂交种保护技术规程_四川省.docx

DB51_T1051-2010_桑蚕一代杂交种保护技术规程_四川省.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020.30

B47

DB51

备案号:27260-2010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1051—2010

桑蚕一代杂交种保护技术规程

ThetechnicalrulesforpreservationofF1hybrideggs

ofsilkworm(Bombyxmori)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1/T1051—2010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内江市蚕种冷库、绵阳市蚕种冷库、四川省阆中蚕种场、

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四川省三台蚕种场、凉山州蚕种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华明、吴钢、朱洪顺、谢忠良、骆文、陈刚、冯光樯、龚大刚、昝明才、张

光凡。

1

DB51/T1051—2010

桑蚕一代杂交种保护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四川省桑蚕一代杂交种保护及浴消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桑蚕一代杂交种的保护及浴消。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326

桑蚕一代杂交种

NY/T327

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

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

桑蚕一代杂交种冷藏技术规程

桑蚕一代杂交种浸酸技术规程

桑蚕种包装、标志、运输

NY/T1093

DB51/T845

DB51/T917

DB51/T599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蚕卵产下至冬季入库冷藏前,在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给予适当的温湿度保护,巩固胚胎的越年性,

维护并提高孵化生理机能的处理技术。

3.2

蚕种浴消silkwormeggsdisinfectionbywashing

对蚕卵进行清洗、消毒、整理的技术处理。

与保护室相匹配的冷暖空调、吸湿机、补湿器、换气风扇、温湿度计等环境调节设备;散卵种保护

的散卵框,框底部透气;平附种保护的垂直悬挂设备。

4.3保护方式

产下后的蚕卵送至保护室,用毛笔逐张扫去卵面附着物,按场别、品种、批次及时悬挂于保护室

内。散卵布或蚕连纸与门窗平面垂直,底层及边缘离地面、墙体各70cm~100cm。蚕连纸可插入线架

保护。卵面间距,散卵布为3cm~5cm,蚕连纸为1㎝。

4.3.2洗落保护

适用于越年性较稳定的蚕品种。

滞育卵洗落最适温度25℃,避免21℃以下、28℃以上的温度。

产下后的蚕卵按4.3.1方式在保护室悬挂保护经过15d~20d,取下用清水洗落、过筛,漂洗脱浆

后,用含有效氯0.2%浓度的漂白粉液浸渍4min、脱药1min,干燥后,及时置于蚕种保护室平铺于散

2

DB51/T1051—2010

卵框中,摊卵厚度0.5cm~1.0cm。散卵框纵横交替重叠码放,堆码高度不超过150cm,底框距离地面

30cm。

保护期间每周调换蚕种位置1次,每2d~3d翻动蚕卵1次。

4.4保护技术

4.4.1春制越年种

4.4.1.1春制越年蚕种常规保护技术见表1。

表1春制越年种常规保护技术

温度

相对湿度

%

保护时期

技术要点

避免接触26℃以上高温或21℃以下低温;越年性不稳

定的蚕品种,产卵后12h内用17℃~20℃保护5d~

7d。

产卵初期

产卵后1周内

23~24

25℃为中心,避免接触27℃以上高温;注意通风换气

和补排湿,防霉。

夏、早秋期6月中旬~9月中旬24~26

中秋、初冬

温度应顺序逐步下降;室温低于18℃,应升温至18℃;

含多化性血缘品种应不低于20℃至浴种。

温度应顺序逐步下降;11月中旬前期在保护温度范围内

宜偏高;注意补湿。

9月下旬~11月上旬

24~18

18~13

13~10

10~5

75~80

11月中旬

12月份在保护温度范围内宜偏低;防止温度激变;避免

接触13℃以上温度。

25℃为中心,避免接触26℃以上高温;注意通风换气

和补排湿;防霉、防止温度急变。

根据次年用种时期逐步降温;防止温度逆转;含多化性

血缘品种应不低于20℃至浴种。

逐步降温;防止温度逆转;注意补湿。

避免接触10℃以上和0℃以下温度。

3

DB51/T1051—2010

表3攀西地区夏制越年种保护技术

温度

相对湿度

%

保护时期

文档评论(0)

海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