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位与安全护理.docxVIP

卧位与安全护理.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卧位与安全护理

卧位与安全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合理的卧位摆放及安全防护措施可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以下从卧位分类、护理要点及安全防护措施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

一、常见卧位分类及护理要点

(一)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姿势:去枕,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将枕头横立于床头。

适用情况:昏迷、全身麻醉未清醒患者(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椎管内麻醉或脊髓穿刺后患者(预防颅内压降低引起头痛)。

护理要点:

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吸。

椎管内麻醉患者需去枕平卧6~8小时。

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

姿势: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

适用情况:休克患者,可增加回心血量及肺通气量。

护理要点: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

3.屈膝仰卧位

姿势:仰卧,双膝屈曲,双手放于腹部或身体两侧。

适用情况:腹部检查、导尿术等,可放松腹部肌肉。

(二)侧卧位

姿势:患者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旁,下腿伸直,上腿屈曲(可在两膝之间、背部、胸腹部放置软枕支撑体位)。

适用情况:灌肠、肛门检查、压疮预防(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单侧肺部病变患者(根据病情选择患侧或健侧卧位)。

护理要点:

背部用软枕支撑,维持脊柱生理弯曲。

上腿屈曲下腿伸直,两腿间垫枕,避免关节受压。

(三)俯卧位

姿势:俯卧,头偏向一侧,两臂屈肘放于头两侧,胸部、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酌情暴露背部。

适用情况:腰背部检查、手术后患者(如脊柱手术后)、胃肠胀气导致腹痛者(可缓解肠道痉挛)。

护理要点:

头偏向一侧,避免口鼻受压影响呼吸。

胸腹部软枕需足够支撑,防止胸部受压影响呼吸。

(四)半坐卧位

姿势:摇起床头支架30°~50°,膝下支架抬起15°~20°(或用大单包裹软枕垫于膝下),防止身体下滑。

适用情况: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者(减轻肺部淤血)、腹腔或盆腔手术后患者(促进引流、减轻切口张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患者(减少局部出血)。

护理要点:

定期检查患者是否滑向床尾,及时调整体位。

长期半坐卧位者需预防压疮,可在骶尾部垫减压垫。

(五)端坐位

姿势:患者坐于床上,身体稍前倾,床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垫软枕,患者可伏桌休息,背部用靠垫支撑。

适用情况:心力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等严重呼吸困难者,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二、卧位安全护理措施

(一)预防压疮(体位相关核心安全问题)

定时翻身:每2小时翻身一次,可根据病情调整频率(如使用气垫床者可延长至3~4小时),翻身时避免拖、拉、推,防止皮肤摩擦损伤。

减压工具:在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肩胛部、足跟等)垫减压贴、气垫或水胶体敷料,减轻局部压力。

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潮湿衣物、床单,避免尿液、汗液刺激皮肤。

(二)防止坠床与跌倒

床档使用:对意识不清、躁动、小儿等患者,需拉起双侧床档;使用可升降床时,将床调至最低位置。

约束带规范操作:

适用情况:精神异常、躁动或治疗需要限制身体活动的患者。

注意事项:

约束带需衬垫柔软布料,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每2小时松解一次,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如皮肤颜色、温度、感觉)。

记录约束时间、原因及观察结果,严格遵循医嘱使用。

环境安全:

保持病房地面干燥,湿滑时放置“小心地滑”标识。

物品放置有序,避免障碍物,通道保持通畅。

夜间开启地灯,方便患者视物,减少跌倒风险。

(三)体位摆放的安全性原则

维持正常生理功能:避免关节过度屈曲或伸展(如侧卧位时膝下垫枕,保持膝关节轻度屈曲),防止肌肉拉伤或神经受压(如仰卧位时避免手臂长时间外展,防止臂丛神经损伤)。

个性化调整:根据患者病情、体型及舒适度调整支撑物,如肥胖患者需更厚的软垫,老年患者需注意关节保暖。

操作轻柔:协助患者翻身或变换体位时,动作轻柔协调,避免牵拉引流管、输液管等管道,防止脱管。

(四)特殊患者的安全护理

昏迷/瘫痪患者:除常规翻身外,需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如仰卧位时手部放于功能位手托,防止爪形手),定期活动关节,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术后患者:根据手术部位选择卧位(如颅脑术后取头高足低位,促进颅内静脉回流),避免压迫伤口或影响引流。

三、健康教育与观察要点

指导患者及家属:告知正确卧位的重要性,教会家属协助翻身、使用辅助工具(如翻身枕)的方法。

动态观察:

观察患者卧位是否舒适,有无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异常表现。

检查皮肤受压部位有无红肿、破溃,发现压疮早期迹象(如红斑、水疱)及时处理。

通过科学的卧位管理与安全防护,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提升护理质量。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灵活调整措施,始终以“安全、舒适、促进康复”为核心目标。

文档评论(0)

智慧的由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从事文件及课件编写十几年,对培训管理和PPT课件有丰富的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