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松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VIP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松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潮州市松昌中学2024-2025学年底第二学期期中教学检测

高一级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

1.D2.C

3.①在政权交替期,陶渊明的内心矛盾复杂,充满悲愤、愧悔,心里一片乱麻,所以写诗抒怀。②陶渊明以诗言志,以诗的方式进行反抗,写《述酒》和《咏荆轲》,表达自己不肯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抗争精神,以及铲强除暴的愿望。③陶渊明对儿子的处世态度失望,对儿子的柔弱、不反抗内疚,对自我选择悲愤、愧悔,希望能够留点教训,所以一直写下去。

4.①《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的形象是热爱田园、安贫乐道、具有隐逸情怀的隐者形象。②本文中陶渊明关注时局,为国家命运而忧虑。陶渊明虽身在乡野,却心念朝廷,忧虑朝政;阿舒、阿宣等人“乐天安贫”,只关心自我生存,以至于“渊明搔着脚趾,默默地,兀自生着气”。③本文中陶渊明有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小说中写陶渊明教训儿子“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明确表露出陶渊明的思想是渴望干一番事业,留名青史。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因为他觉得自己太早辞官,导致家中生活困顿,孩子们身体不强壮”错,陶渊明已经预感到东晋王朝岌岌可危,这是陶渊明面对现实个体意识的觉醒。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技巧的能力。

C.“使本文的语言庄重之余不乏活泼,生动而饶有趣味”说法有误。文中多次写到老鼠,是为了烘托气氛,而非表现语言灵动活泼。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句子含义,多角度探究文章意蕴的能力。

根据原文“陶渊明昨晚胡思乱想了一夜,一点也没有睡好。他索性从床上缓缓地竖起上身,披上了上衣”“他定定神,在案头坐下了,摊开诗稿,心里一片乱麻,但终于动起笔来”可知,不管是一开始怀疑担忧刘裕是否会篡位,还是最终得知刘裕篡位,在政权交替期,陶渊明的内心一直矛盾复杂,对刘裕篡位一事他充满悲愤,对于自己,他认为“要是我当年不曾辞官……要是我现在还年轻……”,充满自责之情。这些复杂的情感让他无法入睡,于是深夜写诗抒怀。

根据文中“寄奴,但愿这不是事实呵!”“我还得写下去,我得留一点教训,我要写到天明”等语句,可知陶渊明对刘裕篡位这件事,是持批判否定态度的。但身在乡野,手无缚鸡之力,他并没有其他更多的反抗方式,只能借助“笔杆子”。而在结合注释中“②《述酒》反映了晋恭帝被刘裕杀害的事件,表达了诗人对刘裕篡权丑行的极大愤慨。③《咏荆轲》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荆轲刺秦王的壮举”诗歌的思想内容,可知陶渊明其实是以笔为武器,以诗的方式进行反抗,表达自己不肯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抗争精神,以及铲强除暴的愿望。

当陶渊明指出“年轻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名声”,但儿子们的反应却是“‘留名声的事情,’刚进门的阿宣说,‘得让大哥去干,我不该抢先。兄弟要友爱,谦让,爹说过的。’”“‘但是,’阿舒嗫嚅着,‘我的身体不行,不及二弟结实。近来还有点神经衰弱。’”。儿子们的懦弱无为,使得陶渊明害怕担忧“那个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他的眼前晃动,摇摆,再也驱不走,忽然变成了青面獠牙,伸出鸡爪似的两手,把他的儿子一个个抓去了,他们柔弱得像羔羊,一点也没有反抗”。所以,陶渊明是出于对儿子的处世态度失望,对儿子的柔弱、不反抗内疚,对自我选择悲愤、愧悔,希望能够留点教训,所以一直写下去。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归园田居(其一)》开篇写“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结句写“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由此可见,《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的形象是热爱田园、安贫乐道、具有隐逸情怀的隐者形象。

《晓风杨柳》一文借刘寄奴篡位这件事展现了陶渊明关注时局,为国家命运而忧虑的形象。这些,从对陶渊明自己的语言、心理描写“寄奴,但愿这不是事实呵!”“我还得写下去,我得留一点教训,我要写到天明”可以直接看出。也可以从面对儿子们“‘留名声的事情,’刚进门的阿宣说,‘得让大哥去干,我不该抢先。兄弟要友爱,谦让,爹说过的。’”“‘但是,’阿舒嗫嚅着,‘我的身体不行,不及二弟结实。近来还有点神经衰弱。’”等“乐天安贫”,只关心自我生存的态度时,“渊明搔着脚趾,默默地,兀自生着气”的反应看出。

此外,陶渊明教育儿子时,说“年轻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名声”。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陶渊明有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他渴望干一番事业,留名青史。

5.BDG【解析】原文标点:“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6.D【解析】这里代指内部。

7.D【解析】本文没有“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

8.(1)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