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第五版)课件:泥石流.pptx

工程地质(第五版)课件:泥石流.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地质》

不良地质作用之

泥石流

Ø泥石流的地貌分区

Ø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Ø泥石流的分类

Ø泥石流地区的选线方案

Ø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

Ø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Ø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包括形成、流通和堆积三个区

泥石流的地貌分区

泥石流的地貌分区

Ø形成区多为山区,分布在泥石流流域的上游或中上游地区,又可划分为汇水区和固相物质供给区,汇水区居上,固相物质供给区位于其下方。形成区是泥石流中的液、固两相物质形成、汇集、交融的地段,是充沛的地表水流与丰富的固相岩石风化颗粒物质借助于陡峻山势形成泥石流的地段。

Ø流通区一般位于泥石流流域中下游地段,其地形往往为沟壁陡峻的狭窄沟谷。其两侧山体一般较稳定,沟床顺直,纵坡比降大。

泥石流的地貌分区

Ø沉积区位于泥石流流域的最下游,大多都在山谷冲沟出口以外,纵向坡降不大、地形开阔。泥石流在此处分散漫流,大量夹带于水流中的固相物质沉积下来,并最终形成以山谷冲沟出口为顶点的锥状或扇形堆积物。

泥石流的地貌分区

《工程地质》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Ø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物源条件、水源条件、地形条件三个方面:

Ø①物源条件。岩性软弱、风化强烈、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地震频繁的地区,岩层破碎,为形成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一些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Ø②水源条件。水不仅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也是松散固体物质的搬运介质。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水库(池)溃决水体等。降雨,特别是强度大的暴雨,在我国广大山区泥石流的形成中具有普遍的意义;在高山冰川分布地区,冰川、积雪的急剧消融往往能形成规模巨大的泥石流;因湖的溃决而形成泥石流也是屡见不鲜的。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Ø③地形地貌条件。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坡大。完整的泥石流流域上游多是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圈谷。这样的地形既利于储积来自周围山坡的固体物质,也有利于汇集坡面迳流。地形地貌对泥石流的发生、发展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是通过沟床地势条件提供位能,赋予泥石流一定的侵蚀、搬运能量;二是提供足够数量的水体和土石体。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Ø泥石流的规模和类型受许多种因素的制约,除上述三种主要因素外,地震、火山喷发和人类活动都有可能成为泥石流发生的触发因素,而引发破坏性极强的灾害。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分类

Ø按固体物质组成分类:①泥流:所含固体物质以粘性土为主(约占80~90%),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②泥石流:固体物质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粉土及石块、砂砾组成,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泥石流类型。③水石流:固体物质主要是一些坚硬的石块、漂砾、岩屑及砂等,粉土和粘土含量很少,一般10%。

泥石流的分类

Ø按泥石流的流体性质分类:①粘性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体积含量达40~80%,其中粘土含量一般在8~15%左右,密度大。固体物质和水混合成整体,作等速运动,又称结构型泥石流。②稀性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体积含量一般小于40%,粉土、粘土含量一般小于5%,密度小,浑水或泥浆流速大于固体物质的运动速度,又称紊流型泥石流。

泥石流的分类

Ø按流域的形态特征分类:①标准型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形成、流通、沉积三个区段。②河谷型泥石流:流域呈狭长形,形成区分散在河谷的中、上游。固体物质补给远离堆积区,沉积物棱角不明显。③山坡型泥石流:沟小流短,沟坡与山坡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流通区,形成区直接与堆积区相连。扇坡陡而小,沉积物棱角尖锐。

《工程地质》

泥石流地区的选线方案

泥石流地区的选线方案

Ø①路线跨越泥石流沟时,首先应考虑从流通区或沟床比较稳定、冲淤变化不大的堆积扇顶部用桥跨越。这种方案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平面线型较差,纵坡起伏较大,沟口两侧路堑边坡容易发生崩塌、滑坡等病害,还应注意目前的流通区有无转化为堆积区的趋势。

泥石流地区的选线方案

Ø②如泥石流流量不大,路线可以在堆积扇中部以桥隧或过水路面通过。采用桥隧时,应充分考虑两端路基的安全措施,这种方案往往很难彻底克服排导沟的逐年淤积问题。在处于活动阶段的泥石流堆积扇上,一般不宜采用路堑。路堤设计应考虑泥石流的淤积速度及公路使用年限,慎重确定路基标高。

泥石流地区的选线方案

Ø③当河谷比较开阔,泥石流沟距大河较远时,路线可以考虑

文档评论(0)

ning2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医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0日上传了中医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