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M电解水制氢用催化剂性能及选型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pdf

PEM电解水制氢用催化剂性能及选型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EM电解水制氢用催化剂性能及选型规范》(征求意见稿)

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规定了规定了PEM

电解水制氢用催化剂的性能要求和选型要求。本标准适用于PEM电解水制

氢用催化剂(以下简称“催化剂”)的生产、检验和选型。

本标准UNSPSC代码为“12.16.16”,由3段组成。其中:第1段为大

类,“12”表示“化学品,包括生物化学品和气体材料”,第2段为中类,

“16”表示“添加剂”,第3段为小类,“16”表示“催化剂”。

(二)起草单位情况

本标准起草单位包括:。

(三)标准编制过程

(1)成立标准起草组,技术调研和资料收集

2025年3月1日—3月8日,为保证制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标准

的质量和可用性,由起草单位和相关技术专家共同组建了标准起草组,负

责《PEM电解水制氢用催化剂性能及选型规范》标准的编制。通过制订工作

方案,标准起草组进一步明确了目标要求、工作思路、人员分工和工作进

度等。

2

标准起草组对相关指标和要求进行了调研,搜集了众多压裂用支撑剂

陶粒砂相关的标准、文献、成果案例等资料,着手标准制定。

(2)确定标准框架,形成标准草案

2025年3月8日—4月7日,起草小组结合前期的调研和资料,多次

召开内部研讨会,形成标准大纲,并邀请了专家和相关企业对标准进行技

术指导,对《PEM电解水制氢用催化剂性能及选型规范》的标准编制工作重

点、标准制定依据和编制原则等形成了共识,同时完成标准草案稿的撰写。

(3)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开展征求意见

2025年4月8日—2025年6月10日,标准起草组对标准草案进行修

改完善,包括调整基本原则内容、修改错误用词和格式等,在反复讨论和

论证的基础上,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PEM电解水制氢技术采用质子交换膜作为固体电解质,其核心催化剂体

系为:阳极析氧反应(OER)主要依赖铱基材料(如IrO₂、IrOₓ),因其在

强酸性环境下兼具高活性与稳定性;阴极析氢反应(HER)则以铂基催化剂

(如Pt/C)为主,依托其优异的催化动力学性能。目前,商业化PEM电解

槽的阳极铱负载量普遍在2–4mg/cm²,但近年通过结构设计(如多孔四方

氧化锆负载IrOₓ、铱/铈嵌入式催化剂)和制备工艺优化,已实现低至

0.1–0.4mg/cm²的负载量突破,同时保持高电流密度(如3A/cm²)和长期

稳定性(超1600小时衰减率<6.25μV/h)。国际上,贺利氏等企业推出

3

的低铱催化剂(如Actydon系列)通过纳米结构调控,将铱用量减少50–90%,

而国内复旦大学团队研发的嵌入式催化剂更使成本降低85%,能效提升65%,

并通过6000小时工况测试验证了15年以上的设备寿命。此外,非贵金属

催化剂(如γ-MnO₂、Ru-RuO₂肖特基纳米结)在特定条件下展现出潜力,但

尚未完全替代贵金属体系。

尽管技术进步显著,PEM电解水催化剂仍面临多重挑战:其一,贵金属

资源瓶颈,铱在地壳中储量仅约6400吨,价格高达1300元/克,且全球年

产量不足3吨,严重制约大规模应用;其二,稳定性与耐久性难题,高电

位、强酸环境下铱的溶解(如生成VO-IrO₄²⁻中间体)、团聚及载体腐蚀

(如碳载体氧化)导致性能衰减,即使低负载催化剂也需通过界面工程(如

氧溢流机制、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维持长期活性;其三,成本与效率平

衡,传统Pt/C催化剂虽活性优异,但高负载量推高成本,而新型低Pt负

载催化剂(如MXene负载Pt纳米团簇)需兼顾活性位点暴露与结构稳定性。

在此背景下,编写《PEM电解水制氢用催化剂性能及选型规范》具有战

略意义:目的在于建立统一的性能评估体系,明确催化剂活性(如质量活

性、过电位)、稳定性(如衰减率、S数)、贵金属负载量等关键指标的测

试方法与判定标准,并规范选型流程(如载体匹配、制备工艺优化、工况

适配性),以解决行业内技术参数不统一、测试方法差异大等问题;意义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