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气中医诊疗指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AICS

A

ICS11.020CCSC05

N

onofCi

药学界

团体标准

T/CACM1600—2024

代替ZYYXH/T458—2015

梅核气中医诊疗指南

GuidelinesfordiagnosisandtreatmentofGlobusHysteriocus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2024-05-13发布2024-01-10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T/CACM1600—2024

I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诊断 1

4.1中医诊断标准 1

4.2临床表现 1

4.3辅助检查 2

4.4鉴别诊断 2

5中医证候分型 2

5.1概述 2

5.2肝郁气滞证 2

5.3脾虚痰聚证 2

5.4痰热互结证 2

5.5气滞血瘀证 2

5.6心脾两虚证 2

5.7肺肾阴虚证 2

6治疗 3

6.1治疗原则 3

6.2辨证论治 3

6.3中成药 4

6.4中医非药物治疗 4

7结局(预后) 6

8注意事项 6

参考文献 7

T/CACM1600—2024

1

梅核气中医诊疗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梅核气中医诊断、证候分型、治疗、结局(预后)和注意事项的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基层医院的神志病科、精神科、心理科、心身科等科室的医师和护理人员开展梅核气的中医临床诊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梅核气globushysteriocus

因情志内伤,肝郁脾虚或肺肾阴虚所引起的一种咽部感觉异常的形神失和类神志疾病。

注:症状轻重多与情志有关,相当于西医学的“咽喉神经官能症”、“癔球症”等。

4诊断

4.1中医诊断标准

梅核气的中医证候诊断,主要通过临床望、闻、问、切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并将中医辨证体系中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相结合。诊断标准如下:

a)此病既无全身病变,更无前驱症状;

b)惟觉喉头有异物感,无疼痛,往往在工作紧张时或睡着后或专心做事时可以完全消失,闲暇无事或情志不畅时异物感明显,当吞咽口涎或空咽时更觉明显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而进食时,则毫无梗阻感觉;

c)借助仪器局部检查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d)常伴有精神抑郁,心烦疑虑,胸胁胀满,纳呆,困倦,消瘦等,妇女常见月经不畅,舌质暗滞,脉弦。

4.2临床表现

T/CACM1600—2024

2

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1]。

4.3辅助检查

一般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躯体性疾病,以及鼻咽部、口咽部以及喉部的全面检查,必要时可进行纤维喉镜、纤维食管镜或胃镜、血常规、X线胸透、颈部以及甲状腺B超检查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DMD)对本病的诊断有参考作用。

4.4鉴别诊断

梅核气应与虚火喉痹、噎嗝、乳鹅作出鉴别。

5中医证候分型

5.1概述

主要参考《神志病中西医结合诊断学》[2],临床常见证候见5.2~5.6。

5.2肝郁气滞证

咽中梗阻感,嗳气频频或呃逆,胸胁胀痛,走窜不定,精神抑郁,多疑多虑,善太息,嗳气则舒,怒则加剧;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5.3脾虚痰聚证

咽中如物梗塞,咳之不出,咽之不下,不思饮食,咳嗽痰白,肢体困倦,纳呆腹胀,畏寒肢冷;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5.4痰热互结证

咽部似有异物留储,胸胁满闷,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咳痰黄稠,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5.5气滞血瘀证

咽喉不适如有异物堵塞,空咽明显,无碍饮食,胸胁胀痛,妇女月经不调,量少而紫暗。舌质瘀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5.6心脾两虚证

咽中异物感,不思饮食,口中无味,面白神疲,少气懒言,或时时悲伤欲哭,夜寐不实,易惊醒或惶恐不

文档评论(0)

小小的小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312413300004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