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期中教学情况调研生物试题含解析.docVIP

2025届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期中教学情况调研生物试题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届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期中教学情况调研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自然选择学说相比,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以种群为单位、以可遗传变异为基础

C.新物种的形成一般离不开变异、选择和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生物变异和进化的不定向性,导致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

2.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的溶酶体分泌酸性水解酶使感染的细胞凋亡

B.在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动物血清可以培养冠状病毒

C.冠状病毒RNA彻底水解的产物可部分用于DNA的合成

D.研究病毒RNA的碱基种类可确定病毒变异株的亲缘关系

3.下列与细胞中“膜”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存在生物膜及生物膜系统

B.膜结构中含磷元素,无膜细胞器不含磷元素

C.细胞膜中糖类含量很少,细胞膜的功能与糖类无关

D.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4.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I-2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人群中甲病基因频率为1/15,乙病基因频率为1/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为伴性遗传,乙病为常染色体遗传

B.II-3体细胞内最多含有6个致病基因

C.III-1与一正常女性结婚,生下患病小孩的概率为6/11

D.III-7与一甲病男性结婚,生下正常小孩的概率为49/116

5.大脑细胞中的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缠结物能够杀死细胞,导致令人虚弱的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种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之间的差异只与其基本单位氨基酸有关

B.脑细胞中所有的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都会对脑细胞造成杀伤

C.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破坏永久性的不溶性蛋白的空间结构可使其失去生物活性

6.鹦鹉的毛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如图所示,其中B、b位于Z染色体上。某人所养的一对绿色鹦鹉产下一只白色鹦鹉和一只蓝色雌性鹦鹉甲,甲的左翅上带有白色斑点,假设基因突变只改变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缺失一条常染色体的个体能够存活。下列关于甲左翅上白色斑点产生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若甲产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变异细胞的基因型为aaZbW

B.若甲产生的原因是基因重组,变异细胞中a基因发生重新组合

C.若甲产生的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变异细胞中含A的片段缺失

D.若甲产生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变异细胞中缺少一条常染色体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解开自闭症谜团的钥匙——突触

自闭症(ASD)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常表现为与人沟通困难。在大脑正常发育过程中,突触在婴儿期会过量生成以形成大脑回路。在儿童时代后期及青春期,部分过量生成的突触将通过一种称为“剔除”的生理过程而消失,功能性突触则得以保留,这一生理过程对于形成稳定的功能性神经元通路及学习记忆非常重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与正常人相比,自闭症儿童及青少年的大脑内存在过多“突触”。根据材料发现,这一病理是由于大脑在发育期间的剔除过程缓慢而造成的。

进一步研究表明:多种ASD是由抑制哺乳动物mTOR激酶的基因突变引起的。这些基因的突变会使mTOR激酶的活性增强。过度活跃的mTOR信号传导可能导致过量的突触蛋白合成,原因是mTOR的激活会在在自噬体形成的早期阶段抑制自噬。

通过对自闭症进行近十年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家发现自闭症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经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科学家们已经陆续发现了自闭症致病基因之间确实有一些内在联系。但是,一个自闭症病人基因组中找到的突变往往极少可能会在另外一个自闭症病人的基因组里找到。因此,从统计学及遗传学上,我们无法知道这些基因突变究竟是否致病,我们需要利用生物学的方法来予以确认。

科学家利用现代神经生物学的手段证明了N3基因突变亦可导致自闭症。他们首先制备了N3突变体小鼠,然后对与ASD无关的突触蛋白进行检测,没有发现有显着的变化。接着,用一些行为学研究方法,对携带N3突变基因的小鼠与正常小鼠进行比较,发现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9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