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期末高分题库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80分)
一、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80分)
1、[单选题]耳穴的分布规律,不正确的是
A.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在耳垂
B.与内脏相应的穴位集中在耳甲
C.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旁
D.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角
E.与头面五官相应的穴位在耳屏
答案:E
解析:耳穴分布规律中,耳垂对应头面部,耳甲对应内脏,耳舟对应上肢,对耳轮对应躯干和下肢,耳屏主要对应鼻、咽喉等部位而非头面五官。《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世界卫生组织1987)明确指出,耳垂为头面区,耳屏对应的是鼻咽区。选项E错误将头面五官定位于耳屏。选项A、B、D表述正确,选项C中耳旁应为耳舟更准确,但描述大体符合上肢对应位置。耳屏(选项E)实际对应的穴位主要为外鼻、咽喉等,并非整个头面五官。
2、[单选题]捻转补泻法中的补法是
A.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轻
B.捻转角度小,频率快,用力重
C.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
D.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
E.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重
答案:D
解析:《灵枢·官能》:“补必用圆……微旋而徐推之。”指出补法需小角度、慢频率、轻用力。选项D中的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符合补法操作要领。其余选项在角度、频率或用力程度方面与补法特征不符,如选项E“用力重”属于泻法要素。
3、[单选题]我国古代最完备的饮食康复专著是
A.《食疗本草》
B.《食医心鉴》
C.《饮膳正要》
D.《脾胃论》
E.《圣济总录》
答案:C
解析:《饮膳正要》成书于元代,作者忽思慧为宫廷饮膳太医。全书综合了饮食养生、营养调配、食疗药膳等内容,系统阐述饮食与健康关系,记载了宫廷食谱和食疗方剂。相较其他选项,《饮膳正要》内容涵盖范围更全面,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并首次将饮食提升到医学与养生结合的高度。其中,[A]《食疗本草》为唐代孟诜撰写的单味食物治病专书;[B]《食医心鉴》系唐代昝殷论述以食治疾的方剂汇编;[D]《脾胃论》为金代李杲讨论脏腑辨证的医论;[E]《圣济总录》是宋代官修医学丛书,涉及饮食部分仅为其中篇章。
4、[单选题]下列属表里配穴的是
A.合谷、偏历
B.孔最、列缺
C.太冲、阳陵泉
D.合谷、太冲
E.太溪、太冲
答案:C
解析:《针灸学》中提到表里配穴法指选取脏腑表里两经的腧穴配合应用。太冲属足厥阴肝经,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肝胆互为表里。合谷、偏历同属手阳明大肠经;孔最、列缺同属手太阴肺经;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太冲属足厥阴肝经;太溪属足少阴肾经,太冲属足厥阴肝经。
5、[单选题]不属于皮肤针适应证的是
A.头痛、偏头痛
B.口眼?斜
C.皮肤溃疡
D.眩晕
E.鼻炎
答案:C
解析:皮肤针为浅刺皮部的多针浅刺法,适用于头痛、面瘫、眩晕及鼻炎等疾患。《针灸学》明确皮肤溃疡、创伤部位不宜叩刺。选项A、B、D、E均为皮肤针适应证,C为皮肤局部病变,故皮肤溃疡不适用。
6、[单选题]“汗法”的主要作用是
A.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生津等作用
B.通过发散,祛除外感六淫之邪
C.具有引导、促使呕吐之功
D.具有疏泄调和作用
E.具有温中祛寒、温经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答案:B
解析:中医治疗八法之一。汗法是通过发汗以祛除外感六淫之邪的治法,适用于外感表证及痈肿疮疡初期。《黄帝内经》已有“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记载。《医学心悟·医门八法》:“汗者,散也……风寒初客于人也,头痛发热而恶寒,鼻塞身重而体痛,此皮腠闭塞……用发散汗之邪从汗解。”选项A属清法,C属吐法,D属和法,E属温法。
7、[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灸法的量学要素的是
A.艾炷的大小和壮数
B.艾条施灸的距离
C.施灸时间的长短
D.施灸部位
E.艾的质量
答案:E
解析:灸法量学要素涉及影响灸刺激强度的参数,主要参考《针灸学》中相关章节。A选项艾炷的大小和壮数直接决定热刺激的总量,属核心量学要素。B选项施灸距离影响温度及热渗透深度,是调节刺激强度的重要变量。C选项施灸时间长短直接关联累积刺激量,为关键要素。D选项施灸部位虽影响疗效,但属于定位范畴而非量的调节参数。E选项艾的质量涉及材质优劣,属于施灸材料的基础属性,非量学要素定义范围。
8、[单选题]行头皮针疗法刺入时,针体与头皮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