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VIP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Arabic1/NUMPAGES\*Arabic1

统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考古学者认为,山西省芮城县消凉寺墓地期间遗存具有龙山文化特征。其中,部分大型墓存在陶人面貌,有玉器和彩绘陶器等随葬品,而不仅可容身的小型墓无随葬品。据此推知,当时()

A.礼乐制度初步形成 B.祭祀仪式规范

C.奴隶制国家已出现 D.阶层分化明显

2.新石器时代晚期,镶嵌绿松石的玉石器在葬仪和祭祀中扮演重要角色。绿松石的镶嵌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孔嵌法和平面镶嵌法。孔嵌法沿黄河自东向西传播;平面镶嵌法与之相反,从甘肃、青海地区向黄河中下游传播。这可用于印证()

A.南北方生产工艺的融合 B.母系氏族社会审美的改变

C.原始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D.阶级社会等级秩序的建立

3.有学者指出,殷墟时期黄河流域的青铜生产使用了来自中国西南地区的金属原料。另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测定,三星堆青铜器中的铅也是从云南输人的。蜀、滇两地相邻,虽然蜀地有铜矿,但商代开采的记载极少,而锡料更是必须仰给于云南。这可以用于佐证商代()

A.长江流域已成为经济中心 B.中原文化向边远地区传播

C.区域间存在一定经济联系 D.长途贩运业得到迅速发展

4.近年在湖北屈家岭遗址发现了多组距今5100年至4900年的水利系统,包括水坝、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等;植物考古显示该区域存在史前稻田。这可以用来说明该地区()

A.农业发展优于黄河流域 B.进行史前治水的最早尝试

C.具备早期农业文明特征 D.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5.距今2.9万至2万年,宁夏灵武水洞沟的先民将鸵鸟蛋片修整为一个个精致的环形装饰品;距今1.3万至1.2万年的宁夏鸽子山遗址出土的鹿牙装饰品,表面残存着黑色,红色物质。这些考古发现表明()

A.当时已经出现贫富分化 B.已产生明确的社会分工

C.古代先民已有爱美观念 D.人类即将进入阶级社会

6.这张原始村落复原图中能反应出农耕时代特征的是

A.种植植物,兼有饲养家畜 B.定居生活,形成农耕聚落

C.刀耕火种,形成青铜文化 D.过分开垦,造成农业危机

7.2025年4月,在西藏阿里地区梅龙达普洞穴和拉萨尚嘎岗遗址中,发现了距今超10万年的石器与动物化石。这一考古成果表明()

A.西藏地区率先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B.早期人类活动突破地理屏障

C.石器时代人类活动追随动物迁徙

D.人类迁徙史需重新全面改写

8.出土文物是探索先民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如图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先民的()

A.玉雕工艺 B.社会分工 C.审美意识 D.图腾崇拜

9.考古学家认为,新石器时代出现的诸多表意符号是汉字形成的基础。例如,裴李岗文化贾湖遗址中发现了16例契刻符号,其中有形体近似甲骨文的“目”“日”等字;在甘肃秦安大地湾文化的彩陶钵上绘有“↑”“+”等符号。几乎在较具规模的遗址中都能见到相当数量的契刻、绘制符号。这可用于说明()

A.文化交流推动早期文字出现 B.甲骨文由契刻符号演变而来

C.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D.文字出现促进早期国家形成

10.黑格尔指出,中国“拥有自远古以来至少长达五千年前后相连、排列有序、有据可查的历史,记述详尽准确,与希腊史和罗马史不一样,它更为翔实可信”。黑格尔意在强调中华文化具有()

A.创新性 B.多元性 C.连续性 D.本土性

11.浙江余杭良渚遗址是中国第一个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视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实证。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刘斌等称之为“东亚最早的国家社会”。下列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中,不属于“东亚最早的国家社会”依据的是()

A.规模宏大的城墙与水利系统 B.等级分化显著的贵族墓葬

C.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 D.象征神权与王权的精美玉器

12.考古学家在四川稻城皮洛发现了上百万平方米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揭露出连续堆积的7个文化层。从简单的砍砸器到精致的手斧、手镐、薄刃斧(见下图),清晰呈现出“砾石石器组合一阿舍利技术体系(西方传入)一石片石器体系”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这可用于说明()

第三期(两面加工的小型工具及小尖状器、小石片石器)

第二期(阿舍利技术体系)

第一期(砾石石器、砍砸器、重型刮削器)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B.川西地区是文明起源中心区域

C.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的发展 D.中国与域外文明可能存在交流

13.考古发现,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多分布于山麓和松嫩平原东部地区。随着时间推移,遗址分布总体上逐渐由东南部向西北部、低海拔向高海拔拓展;至旧石器时代晚期,大兴安岭地区和东北平原中西部地区出现了史前遗址。这表明,东北地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