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实词概述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动宾关系(使动、意动用法等)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使用情况的不同表现:词类活用现象比现代汉语普遍。一些实词的语法功能在现代汉语中已消失,而古代汉语中却经常使用(普通名词直接修饰动词,充当状语等。)
词类活用定义: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可以临时具有其他类词的一些语法功能和结构特点的语言现象。分类:1.名词,形容词,数词作动词使动意动名词作状语
名作动0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02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齐晋鞍之战》03用肘顶04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战国策》05成为诸侯06风乎舞雩。---《论语》07吹风
形容词作动词1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史记.信陵君列传》3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下》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史记》
数词作动词势齐则不一,众齐则不使。--《荀子》统一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礼记》百次地做,千次地做庾仲初作《杨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價云:可三《二京》,四《三都》。并列为三,并列为四030201050406
定义:即述语带有使动意义的用法,述语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发出,而是主语使宾语表示的人或事物发出的动词的使动: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子路从而后》无生民心。---《郑伯克段于鄢》使….产生二心
二、名词的使动01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左传》02使我成为吴王03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史记》04使异姓诸侯建国05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雅》06使其户向西南开
使上位空出来使….端正;使….纯厚;使…..和睦,和谐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战国策》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子路从而后》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大同》三、形容词的使动:
四、数词的使动STEP03STEP04STEP01STEP02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使其德不专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梁惠王上》使之统一
意动定义:即述语带有意动意义的用法,指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述语表示的性质、状态,或认为宾语是述语表示的人或事物。名词的意动:孟尝君客我。---《冯谖客孟尝君》把我当做门客刑仁講讓--《大同》以….为法则以功为己--《大同》认为….有功
二、形容词意动人不难以死免其君。--《齐晋鞍之战》01以….为难事0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03认为…美04以贤勇知。--《大同》05以….为贤06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⑴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山海经》表处所;在路上⑵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战国策》表行为方式;当面⑶公翰般曰:“吾义固不杀人。”--《战国策》表行为的依据;因为义所以不杀人⑷会論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汉书》表行为的工具;用剑
⑸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史记》表凭借;因功称王⑹射之,豕人立而啼。--《左传》表行为状态;像人一样⑺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战国策》表态度;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二、时间名词作状语⑴吾日三省吾身。表行为的频率;每日⑵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左传》用在句首,表示追溯过去
特殊句式判断句01被动句02句法成分的位置03
判断句01定义和特点02基本构成类型03表达功能
0102定义: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是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作出判断的句子。特点:不用判断词“是”,往往在句末用语气词“也”帮助构成判断。
古代汉语判断句基本构成类型基本构成类型:“主语+者,谓语+也”例:董狐,古之良史也。有时也可不用“也”,只用“主语+者,谓语”例:赵,秦之深仇。--《战国策·秦策二》例: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有时可以不用“者”,只用“主语,谓语+也”例:天下者,高祖天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时“者”、“也”都不用,只用“主语,谓语”12345
古代汉语判断句谓语的前面可以有副词修饰1.否定判断句的构成一般是在充当谓语前的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结构前加上“非”例: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也?《庄子·秋水》(“非”表否定副词,不是判断词,译为“不”。)2.其他修饰副词例:是乃仁术也。--《孟子·梁惠王上》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此特匹夫之勇耳。--《史记·淮阴侯列传》是皆秦之罪也。--《战国策·秦策一》子诚奇人也。--《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