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课件.PPTVIP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侵染性病害的發生和發展規律林木侵染性病害是寄主植物和病原生物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相互作用的結果,輕者零星發病,重者則會造成大面積流行。為了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治策略和控制方法,需要瞭解病原物的特性、寄主對病原物侵染的反應以及環境條件對二者的影響。第一節病原物的寄生性1.寄生性的定義和類型寄生性:是指病原物從寄主的細胞或組織中獲得營養的能力。寄生物:從活的有機體上獲得養分的生物。腐生物:從死的有機體或土壤腐殖質中獲得養分的生物。林木病原生物按寄生性的強弱劃分為四種類型:(1)專性寄生(純寄生)。這類生物只能從活的有機體中吸取營養進行生長發育。很難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林木病毒、寄生性種子植物,以及真菌中的霜黴菌、白粉菌和鏽菌,屬於專性寄生物。(2)強寄生(兼性腐生)。以寄生方式為主,兼具腐生能力。如疫黴菌、外子囊菌、外擔子菌和黑粉菌,都屬於這一類型。(3)弱寄生(兼性寄生)。以腐生生活為主,兼營寄生生活。這部分生物很容易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如引起樹幹腐爛的板栗疫病菌、楊樹黑腐皮殼菌,以及引起苗木猝倒病的腐黴菌、絲核菌和鐮刀菌,均屬此類型。(4)純腐生。只能在各種死的有機體上生長,不能侵害活的林木,專營腐生生活。多數木材腐朽菌屬於這一類型。2.寄生性的專化病原物對寄主植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選擇性,有的可以危害不同科的植物,有的卻只能危害某一種或品種的植物。寄生物對寄主植物的種類或品種具有一定選擇性的現象,稱為寄生性的專化。表示專化程度的有下列三類:(1)寄主範圍病原生物所能寄生的植物種的範圍,稱寄主範圍。不同的寄生物,其寄主範圍差別很大。如腐黴菌、絲核菌和鐮刀菌可寄生在多種親緣關係很遠的植物上。而桃縮葉病菌只能危害桃樹,不能危害同一屬的李和杏。對病原物寄主範圍的研究,是採用輪作防病和清除野生寄主的理論基礎。(2)轉主寄生有些鏽菌必須在兩種親緣關係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現象,稱為轉主寄生。如梨檜銹病菌(Gymnsporangiumharaeanum),性孢子器和鏽孢子器產生在梨樹上,而冬孢子和擔孢子則產生在檜柏上。(3)專化型和生理小種專化型:病原物種內對寄主植物的科、屬和種具有不同致病力的類型。如槲寄生(Viscumalbum)可劃分為三個專化型:闊葉樹槲寄生(V.albumf.sp.mali),冷杉槲寄生(V.albumf.sp.abieties),松槲寄生(V.albumf.sp.pini)。生理小種:病原物種內或專化型內對寄主植物的品種具有不同致病力的類型。如青枯假單胞桿菌(R.solanacearum),具有三個生理小種。1號小種:侵染茄科植物,如番茄、煙草、馬鈴薯、茄子,還可以危害桉樹、木麻黃和油橄欖;2號小種:危害香蕉;3號小種:危害馬鈴薯。所有屬於1號小種的菌株都能侵染茄子,所以利用香蕉和茄子可以作為區別小種的鑒別寄主。瞭解病原物的寄生性和專化性對病害防治的意義:對於寄生性和專化性較弱的病原物,對林木應加強撫育管理,增強樹勢,抵禦病原物侵害;對於寄生性和專化性較強的病原物,選育抗病樹種則是根本的防治措施。第二節病原物的致病性病原物的致病性是指病原物對寄主植物的破壞能力。病原物對寄主的致病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病菌分泌的各種酶(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果膠酶和木質素酶等)降解寄主的細胞和組織;2.植物病原菌可產生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等激素,刺激植物細胞和組織的生長,形成腫瘤和叢枝等畸形症狀;3.病菌可產生毒素毒害寄主植物。 病原物的寄生性與致病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病原物對寄主的依賴程度,後者則指對寄主的破壞性。寄生性與致病性存在三種關係;寄生性強,致病性強,如霜黴菌和鏽菌。寄生性強,致病性弱,如林木白粉病菌。寄生性弱,致病性強,如苗木猝倒病菌、枝幹腐爛病菌。第三節林木的抗病性1.林木抗病性的類型抗病性:林木抵抗病原物侵害的能力。可分為如下類型:(1)免疫。林木對病原物侵染的反應表現為完全不感病或觀察不到任何可見症狀;(2)高抗。病原物侵入後,林木只表現輕微的症狀,對林木收穫物的產量和品質影響甚微;(3)中抗。林木遭受病原物侵害後,病情發展緩慢,發病程度較輕,引起少量的損失;(4)低抗(感病)。林木受害後,病情發展較快,部分林木甚至死亡,損失較大,這種現象稱為低抗或感病。2.林木抗病的機制(1)林木葉和果表面的角質

文档评论(0)

子不语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平安喜乐网络服务,专业制作各类课件,总结,范文等文档,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有求必应,感谢

认证主体菏泽喜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未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1726MA7HJ4DL4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