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油层物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郝海彦三储层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及应用1储层流体界面张力的测定
第一节储层流体界面张力的测定——界面吸附现象油层物理三储层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及应用减少自由能的趋势表现减少表面积(如水银在桌面上成球形)通过吸附与其相邻的物质分子,以减少其本身的表面自由能通过润湿作用来降低体系的自由能发生于物质表面或两相界面的吸附现象,随着界面面积的增加,吸附作用将随之加大。对于高度分散、比面很大的储层岩石而言,储层中所发生的吸附现象不应忽视。
一、吸附第一节储层流体界面张力的测定——界面吸附现象油层物理1.吸附过程吸附过程既可能发生在静态条件下,也可能发生在动态条件下。通常根据吸附分子与固体表面原子结合力的性质,吸附作用可划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类。※物理吸附:吸附质分子保存其个性,并在吸附剂的表面保持范德华力。吸附质分子落到吸附剂表面,并在其上保持一定时间的力场,然后解吸。开始吸附速度大大超过解吸速度,但这个差别逐渐减小,直至两个速度均衡,即进入吸附平衡,结果吸附质分子在吸附剂表面形成吸附层(界面层)。※化学吸附: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形成表面化学化合物,并且是通过共价力实现键合的。在实际情况下,则多发生混合吸附。三储层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及应用
一、吸附第一节储层流体界面张力的测定——界面吸附现象油层物理1.吸附过程符号“-O”:直线端代表非极性的碳氢链,“O”代表极性基团。由于水分子是极性的,所以,肥皂分子的极性端则朝向水,从而使水表面层的分子极性差减少,水表面层的自由表面能也随之降低,表面张力减小。可以看出,这一过程与自由表面能趋于最小的结论是一致的。图3-5“钠”肥皂的化学结构式图3-6表面活性物质浓集在两相界面层上的示意图三储层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及应用例:无离子纯水中加入少量活性剂(如肥皂)。现象:活性剂水的表面张力比纯水时降低了。
一、吸附第一节储层流体界面张力的测定——界面吸附现象油层物理2.定义溶解在具有两相界面系统中的物质,自发地集聚到两相界面层上,并减低该界面层的界面张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吸附”。二、表面活性物质定义:被吸附在两相界面层上、并能大大减低表面张力的这种物质,叫做表面活性物质或表面活性剂。三储层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及应用
三、比吸附第一节储层流体界面张力的测定——界面吸附现象油层物理定义:界面层单位面积上比相内多余的吸附量叫比吸附,记为大写字母G。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式中:G—表吉布斯吸附量,为单位面积表面层中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内任一相当薄层中溶质的摩尔数之差值(或过剩值,或多余量);C—溶质在溶液内部的平衡浓度;?σ/?C—恒温时,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变化率,代表溶质表面活性的大小,也称表面活度;T和R分别为绝对温度和通用气体常数。T和R—绝对温度和通用气体常数。三储层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及应用
三、比吸附第一节储层流体界面张力的测定——界面吸附现象油层物理讨论:若?σ/?C0时,则比吸附G0,称为正吸附,它表示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此溶质为活性物质。若?σ/?C0时,则比吸附G0,称为负吸附,它表明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多数的无机盐如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当其溶于水中之后,由于增加了水相分子的内聚力,从而增加了油—水、气—水界面张力。使表面张力增高的这类物质称为表面非活性物质。)若?σ/?C=0时,则比吸附G=0,没有吸附发生。三储层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及应用
四、比吸附和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物质浓度的关系第一节储层流体界面张力的测定——界面吸附现象油层物理结论:当表面活性物质的浓度较小时,随浓度的增加,表面张力的减小和比吸附的增大都较快。但是,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比吸附却不再增加,而趋于比吸附最大值G。这是因为吸附在两相界面层上的表面活性剂物质随浓度的增加,则愈趋饱和所致。图3-7比吸附和表面张力等温线三储层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