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要亮明观点:观点要明确。
2、要说明理由:理由要充分。
①结合材料分析。
②分点进行表述。;阅读下面的两那么文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观点:赞同孔子的做法。
理由:①孔子的做法表达了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揭示精神〕
②陈成子弑简公,违背了君臣之道,造成天下的“无道〞,孔子虽告老还乡,仍以大夫职责报告哀公,这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情怀和维护道义的坚决信念。〔联系材料〕
③假设在无道的社会中,人人像宁武子一样明哲保身,那又有谁会出来维护正义?改变社会的混乱局面?;;1、观点要明确。
2、理由要充分。
①结合材料分析。
②分点进行表述。
第一点,揭示孔子〔宁武子〕的做法所表达的某种精神。
第二点,分析这种精神的具体表达、影响。
第三点,结合对立面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5分〕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4.〔1〕从“何以伐为?〞和“焉用杀?〞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张,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1分〕
〔2〕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吗?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呢?〔4分〕;参考答案:24.〔1〕以德治国〔1分〕?
〔2〕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国,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方说教育熏陶〔1分,要肯定孔子的思想〕;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1分〕;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用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1分〕表述通顺、完整(1分)(共4分);;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观点;;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5分〕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那么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3.22〕
子贡曰:“管仲非与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以左衽矣。岂假设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
23.孔子一方面否认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奉献,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的仁爱观?你怎么看待孔子的仁爱观〔5分〕;23、孔子否认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但是孔子不否认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由此看来,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那么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3分〕
〔2〕一方面,孔子认为,要治国平天下必须德才兼备,仁而有礼主张志士仁人应该杀身成仁;另一方面,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能够“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使社会安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可见孔子“仁〞的标准是能维护王权、保护百姓,而不必拘于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当然,孔子肯定管仲仁德而否认管仲知礼,也说明了孔子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着矛盾。;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曰:“事父母,几①谏。见志不从②,又敬不违,劳③而不怨。〞〔?论语里仁?〕
[注]①几:委婉。②见志不从:看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父母接受。③劳:忧愁。
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恭养之。(?礼记·内那么?)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出处:?孟子·万章篇上?
翻译: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孝子赡养父母,要使他们心情快乐,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备礼乐愉悦他们的耳目,使他们的寝处安闲,用他们爱吃的食物尽心赡养他们。
综合上述几那么材料,概括儒家孝道观
结合现实,对上述儒家孝道观进行简要评析;1〕儒家孝道观:①子女不仅在生活上要赡养父母而且要???分尊重父母;②子女要顺从父母的意志,遵从父母的意愿,使父母开心;③父母假设有错误,子女可用委婉的语气进行劝谏,以免陷父母于不义。〔每点1分,共3分,大概意思对即可。〕
〔2〕[分析]:可以从三个角度展开。一认为孝道观值得弘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