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二年级考试
语??文??试??题
2025.07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字起源的夷夏两源问题需要重视。以往谈中国文字,似乎只是汉字一统天下,考古资料则让我们有了新的发现。出土于山东邹平丁公龙山文化遗址的陶片上刻有11个字,结体完全与汉字无关,而以古彝文对读,却无一不合。据对这类材料的研究,我提出了中国文字起源“夷夏两源”的新理论。我研究认为,中国文字的起源不仅指汉字的起源,更包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非华夏先民的文字的起源。早期文字都起于象形,但在不同的文字体系中,相同的象形符号却表达着完全不同的意义。文字起源的研究首先需要通过对考古资料的分析,判断不同的考古遗存究竟属于东夷文化还是华夏文化,进而才能利用相应的文字研究解读,得出客观的结论。
比如,河南舞阳贾湖出土了距今8500年的龟甲文字,刻有一个眼睛图案。学者多据甲骨文释其为汉字的“目”,然而古人为何要在龟甲上刻写“目”字?如果认为占卜者为目疾而祈求神明的话,那么反证就不可忽视,因为在良渚文化的祭天玉璧上也刻着眼睛,难道也是为了祛除目疾?这显然难以讲通。其实,贾湖文化更多地具有东夷文化的特征,因此用汉字对读的做法就不可取了。而在源于东夷文化的古彝文中,这个形如眼睛的文字则是“吉”。占卜的目的是求吉,祭天的目的也是求吉,文从意顺。由此推断,作为古代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中国文字的产生至少已经有了八千年的历史。
最早的文字是原始宗教的产物。人与人的交流通过语言就可以完成,无需文字。但人与神明的交流,如要确认交流双方的真诚不欺,就必须创造出一套符号体系才能实现,这就是文字。这意味着为实现人神的交流,人所创造的文字对于神明而言必须不教而识,那么文字的创造方法就只能有一种———象形。早期象形文字都是宗教性的,其使用者也是神职人员。古埃及圣书体象形,使用者为祭司;玛雅文字象形,其用于通神;中国的古彝文象形,使用者为巫师毕摩;纳西文象形,使用者为巫师东巴。汉字也源于象形,而商代甲骨文的性质为通神的卜辞,青铜器则为宗庙祭器,无不为了实现与祖先和神明的沟通。
了解了文字的宗教背景,便不难理解古彝文以眼睛的象形文表达吉凶之吉的初衷了。文字为通神而创造,而通神的标志必须是通过眼睛完成对文字的识读,所以文字通神必须强调眼睛识字的作用,识字则意味着与神明相通,这使识字之眼目发展出了吉祥的意义。造字的仓颉面生四目,山西永乐宫元代《朝元图》中的仓颉甚至面生六目,都强调眼目通神的意义。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恰分两类,一类目盲无睛,首颌俯收,嘴角下垂,面容哀苦,此未通神明之貌;而另一类目明长睛,首颌仰起,嘴角飞扬,面容欢笑,甚至额前云气腾天,一副与神明沟通的喜乐之貌。《楚辞》:“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描述的就是以眼目通神。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多元一体,早期文明呈现夷夏东西的格局,至夏王朝建立,华夏先民使用的汉字成为沟通天神而获得天命的正统文字。其后商灭夏,必须继续前朝的文字才能获得天命王权。而后周灭商,也同样需要继承其文字。历代相延,从而使汉字在夏代就已确立的正统地位无可动摇,传承至今。而传承文字也就传承了文化,这就是中华文明延续数千年没有中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选自冯时《从文字起源认识中华文明》(2025年03月22日))
材料二
夏商时期开始,中原文明在中国地域之内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而实际上,西南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也是非常特殊的文明景观,假如把中原夏、商、周三代文明形成比作一个太阳的话,古蜀文明就是个月亮,它足可以代表当时国家层次的文明社会。同时期的其他地方都达不到,只有古蜀文明才可以,它是连续不断的,从宝墩文化之后,到三星堆、十二桥,古蜀文明的兴起,它是连续不断上升的。
但即使这样,我们仍然没有从发达的古蜀文明中发现文字。中原生长出来的殷商甲骨文是很成熟的文字,往前追溯到夏之前的龙山时代,山东邹平的丁公陶文能够用古彝文念出来,这是令人惊奇的。再往前追溯,五千年左右的良渚文化达到了早期国家水准,但只发现刻在玉器上的图像符号,而没有发现像丁公陶文那样能多字连缀成篇的文字体系,也就是说,我们还不能确认出良渚有成熟的文字出现。早期的刻画符号数量很多,形态也很多样,比如更早的仰韶时期遗存,研究古文字的学者可能会推测这是不是早期文字?但多数学者还是持谨慎态度,认为这些仍是符号,而不属于文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025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名校模考题汇编二: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
- 2024-2025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名校模考题汇编二:信息类文本阅读.docx
- 2024-2025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名校模考题汇编二: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
- 2024-2025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名校模考题汇编二: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
- 2024-2025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名校模考题汇编二:信息类文本阅读.docx
- 202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新名著阅读《红岩》文学常识整理+阅读指导+练习题目.docx
- 2025年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课文预习+字词过关+真题解析+习题过关.docx
- 2025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背默内容.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Ⅰ卷文言文详解《左传》《列女传》《韩诗外传》《考信录》.docx
- 2025年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挖空+理解性默写+文言知识汇总.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