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症的护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花粉症的护理

一、疾病概述

(一)疾病定义

花粉症,又称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花粉等过敏原引起的、以鼻部症状为主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其本质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环境中常见的无害物质(花粉)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导致鼻腔黏膜炎症反应,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在花草植物繁盛的季节,对特定人群造成显著的健康影响和生活质量下降。花粉症的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个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是一种典型的环境过敏性疾病。

(二)病因

花粉症的病因核心在于过敏原的吸入。主要过敏原包括:

1、植物花粉:这是花粉症最主要的病因。不同植物的花粉种类、致敏性及季节性分布差异显著。常见的致敏花粉包括:

(1)风媒花粉:主要由禾本科植物(如草类)和部分木本植物(如桦树、杨树、柳树)产生,量巨大,随风传播,致敏性强,是花粉症的主要诱因。例如,豚草(Ambrosiaartemisiifolia)在美国和亚洲部分地区是重要的风媒花粉源,其花粉颗粒小,易悬浮于空气中长时间飘散。禾本科植物中的麦类(小麦、大麦、燕麦等)在春夏季开花,其花粉也是北半球花粉症的重要诱因,尤其在农业区或靠近麦田的地区。

(2)虫媒花粉:主要由一些观赏性花草(如豚草、艾蒿、桦树、桦树、桦树、桦树、桦树、桦树)产生,花粉颗粒较大,通常依靠昆虫传播,分布范围相对集中,但某些植物(如桦树)兼具风媒和虫媒特性。虫媒花粉通常致敏性较低,但个体差异较大。

2、其他吸入性过敏原:虽然花粉是主要原因,但在某些情况下,室内或环境中的其他过敏原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这些包括:

(1)尘螨:一种微小的节肢动物,其排泄物和尸体碎片是常见的室内过敏原,尤其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大量繁殖。尘螨过敏常与花粉症并存,形成混合性过敏,使症状更复杂。

(2)霉菌:潮湿环境中的霉菌孢子也是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尤其在地下室、浴室等通风不良的地方。

(3)宠物皮屑:猫、狗等宠物的皮屑中的蛋白质是常见的过敏原,可引起过敏性鼻炎,有时与花粉症症状重叠。

(4)烟草烟雾:长期暴露于烟草烟雾会降低呼吸道黏膜的防御能力,可能诱发或加重过敏症状。

(三)发病机制

花粉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具体过程如下:

1、初次接触与致敏阶段:当个体首次吸入花粉等过敏原后,花粉颗粒表面的蛋白质成分被鼻腔黏膜上的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摄取。这些细胞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淋巴细胞,特别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Th2细胞)。Th2细胞被激活后,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和白细胞介素-13(IL-13)等。这些细胞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并产生特异性IgE抗体。这些IgE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受体(FceRI)结合,使机体对该过敏原产生致敏状态。这一过程通常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完成,因此花粉症的症状往往在接触过敏原后一段时间才出现。

2、再次接触与过敏反应阶段:当致敏个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花粉过敏原时,已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抗体会与过敏原结合。这种结合触发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大量预存的介质和newly合成的介质,包括:

(1)预存介质:如组胺、缓激肽、前列腺素(PGD2、PGE2、PGF2α)、白三烯(特别是LTC4、LTD4、LTE4)等。这些介质在数分钟内发挥作用,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

(2)新合成介质:如5-羟色胺(5-HT)、细胞因子(IL-4、IL-5、IL-13、TNF-α)、生长因子等。这些介质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持续发挥作用,加剧和延长炎症反应。

3、鼻黏膜炎症反应:释放的介质作用于鼻黏膜的各个层面,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1)血管反应:组胺、缓激肽等介质使鼻黏膜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外渗,形成鼻涕(水样分泌物增加)。

(2)腺体分泌:副交感神经末梢被激活(部分由组胺介导),以及介质直接刺激,使鼻腔黏液腺和浆液腺分泌增加,进一步加重鼻塞和流涕。

(3)鼻黏膜水肿: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浸润导致鼻黏膜水肿,机械性阻塞鼻腔,引起鼻塞。

(4)神经末梢刺激:组胺、辣椒素等介质直接刺激鼻腔黏膜的机械感受器和伤害感受器,引发喷嚏反射和鼻部不适感。

(5)炎症细胞浸润:IL-5等细胞因子招募嗜酸性粒细胞向鼻黏膜迁移、浸润。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多种酶(如主要碱性蛋白、阳离子蛋白)、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如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进一步放大和维持炎症反应。长期慢性炎症还可能诱导上皮细胞产生更多黏液,并改变黏膜的免疫应答特性。

(四)流行病学特点

花粉症的流行病学呈现以下特点:

1、地域分布:花粉症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主

文档评论(0)

办公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提供办公文档、医学文档,医学课件等文档写作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