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11.220CCSB41
团体标准
T/CVMA267—2025
乳突类圆线虫感染诊断技术
DiagnostictechniquesforStrongyloidespapillosusinfection
2025-7-10发布2025-7-10实施
中国兽医协会发布
T/CVMA267—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兽医协会团体标准技术委员会兽医寄生虫病防治分委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兽医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严若峰、李祥瑞、徐立新、宋小凯、陆明敏、许永得、李泽华、卜永谦。
T/CVMA267—2025
1
乳突类圆线虫感染诊断技术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乳突类圆线虫感染的临床、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牛羊等反刍动物乳突类圆线虫感染的诊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NY/T541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乳突类圆线虫病strongyloidosiscausedbyStrongyloidespapillosus
由乳突类圆线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小肠黏膜内引起的以贫血、消瘦、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寄生虫病。
3.2
乳突类圆线虫感染infectionofStrongyloidespapillosus
由乳突类圆线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小肠黏膜内但不表现出临床症状的一种寄生虫感染。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p:碱基对(basepair)
DNA: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
dNTP: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eoxyribonucleosidetriphosphate)
EB:溴化乙锭(ethidiumbromide)
EDTA: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acid)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
TAE: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乙酸-乙二胺四乙酸(tris-acetate-EDTA)
T/CVMA267—2025
2
5试剂、耗材和设备
5.1试剂
卢氏碘液、生理盐水、饱和氯化钠溶液、50×TAE缓冲液、1×TAE缓冲液、10mg/mL溴化乙锭、1.0%琼脂糖凝胶、6×加样缓冲液等。本文件中所使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水符合GB/T6682的要求。试剂制备或配置方法按照附录A进行。
5.2耗材
载玻片、盖玻片、平皿、PCR反应管、搪瓷盆、塑料盆、烧杯、试管、40目网筛、挑虫针、毛笔、吸管等。
5.3仪器
微量移液器、离心机、培养箱、光学显微镜、体视显微镜、PCR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
6临床诊断
6.1临床症状
6.1.1轻度感染
临床症状不明显,幼畜生长发育迟缓。
6.1.2感染初期
第三期幼虫穿过皮肤移行到肺,引起湿疹、咳嗽、呼吸困难。严重感染的动物可因极度衰弱而死亡。
6.1.3成虫寄生阶段
动物常表现出贫血、消瘦、腹泻等症状。
6.2流行特点
6.2.1易感动物
牛羊等反刍动物,幼龄动物较成年动物易感。
6.2.2感染途径
第三期幼虫主要经皮肤感染,幼畜哺乳时也可通过母畜乳汁感染。
6.2.3流行季节
夏季和雨季流行较普遍,圈舍清洁卫生不良且潮湿时易于流行。
6.3结果判定
动物出现6.1.3临床症状且符合6.2.1流行特点,判为疑似乳突类圆线虫病。疑似病例应使用病原学或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进一步诊断。
7病原学诊断
T/CVMA267—2025
3
7.1虫卵检查
7.1.1粪便样品准备
样品采集应符合NY/T541的要求。取待检动物新鲜粪便10g,置于烧杯,加入50mL饱和氯化钠溶液,混匀,用40目筛过滤至另一烧杯中。将滤液分装到2~3支试管中,液
文档评论(0)